第十七章 轉變態度(第6/7頁)

德軍向波蘭進軍在開始的時候速度較慢。重點不是步兵進攻,而是大規模的炮火轟擊,每天都發射數萬發炮彈,給予俄國以毀滅性的打擊。進攻的速度逐漸加快。俄軍拋棄了一座又一座的城池,華沙處於危機之中,這座城市被俄國人占領已經有100年了。市民和農夫向四處逃命,拋棄所有財產,幾乎無處藏身。“他們處於絕望之中,痛苦地抗爭著,”一名俄國士兵寫道,“晚上8點,我再次行軍。我們上路了。天很黑。什麽聲音那麽嘈雜?上帝,前面的路上發生了什麽?路被車堵死了,到處是小孩子、生活用品。牛在吼,狗在吠。窮人們正在逃跑,上帝都不知他們要去哪裏,反正是為了逃避戰亂。但是,老馬拉不動重物;四處充滿了馬嘶、人喊。我們不忍心穿越而去。這是一幅傷心的景象,我們從泥裏拉出一輛又一輛的推車,讓人們走上大路,走上橋,走過納雷夫河。我同情他們,特別是小孩,坐在車裏,睡在媽媽的懷裏。他們不理解發生了什麽。我想起了我的家庭,我感到傷心,淚水流過我的臉頰。”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德國人在東線的戰果都是巨大的。俄軍的抵抗力量破碎了。但是,興登堡、魯登道夫、霍夫曼輕視所獲得的一切。德軍僅僅是迫使俄軍後撤。俄軍並沒有被消滅。

法國人和英國人十分擔憂。必須有大動作才能逆轉戰局——俄國已經臨近進行單獨和談的邊緣。霞飛和弗倫奇相信有一件事能達到目的——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秋季攻勢,要大得足以抵消東線的失敗。另一些人認為,加裏波利必須有一個勝利的結局。還有一些人認為這兩個目標都必須達到,基欽納持這個觀點。

背景:大屠殺

在君士坦丁堡,許多青年土耳其黨人滿懷希望地投入到大戰之中,他們希望奪回失去的土地,向宿敵復仇(首先是俄國),復興帝國的榮耀,然而這些希望很快變成恐懼。1914年12月,恩維爾·帕夏親自帶領軍隊入侵高加索,目的是將俄國人趕出這個大部分居民是穆斯林的地區,但戰果很糟糕,有大約10萬土耳其人陣亡。接著,協約國攻擊加裏波利,土耳其人意識到君士坦丁堡正受到威脅。大戰已經6個月了,那個由蘇萊曼大帝及其祖先建立的偉大帝國陷入崩潰的危險之中。

土耳其遭受歐洲人的羞辱已經有一個世紀了,自1912年土耳其被從巴爾幹半島驅趕出後,災難就接踵而至,使土耳其人的領導層更趨頹廢。在大戰爆發前的一代人中,有許多民族主義土耳其分子和伊斯蘭極端分子不斷地宣傳一個主張,只有排除異己才能救奧斯曼帝國,即清除非穆斯林元素。到1915年春天的時候,這個主張變成國家政策。土耳其政府開始20世紀第一次真正的大屠殺,在近代世界史上第一次有計劃地滅絕整個民族。滅絕目標是亞美尼亞人。奧斯曼帝國在失去波斯尼亞、保加利亞、希臘、黑山、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後,亞美尼亞成為帝國內唯一信奉基督教的民族。

亞美尼亞人一直都不順利。在古代,亞美尼亞是羅馬帝國東部邊界上最強大的獨立帝國。公元4世紀的時候,亞美尼亞成為第一個正式把基督教作為官方宗教的帝國。在14和15世紀的時候,土耳其人向北開拓,加上拜占庭帝國坍塌,亞美尼亞像其他巴爾幹基督教王國一樣變成受土耳其人壓迫的民族。在後來的幾個世紀中,由於俄國人開始向南開拓,亞美尼亞深陷於土耳其人與俄國人的爭鬥之中。到了19世紀,亞美尼亞被分裂,有150萬人在土耳其人管轄之下,另有100萬人生活在被俄國人吞並的土地上。

奧斯曼帝國和俄國在亞美尼亞的國土上進行著你死我活的爭奪,亞美尼亞處於一種分裂的狀態,這種分裂給亞美尼亞人帶來巨大災難。俄國為自己的擴展尋找理由,聲稱自己是被土耳其人壓迫的基督徒的捍衛者和解放者。一直對非穆斯林民族采取野蠻管理的土耳其人做出反應,決定把亞美尼亞視為有敵意的異族人。土耳其人將亞美尼亞人的稅負提高到讓人破產的水平,並鼓勵庫爾德人用武力從亞美尼亞人那裏奪取利益。這些政策自然引發亞美尼亞出現極端分子要求自治,這反過來又導致土耳其人進一步鎮壓。

在19世紀最後20年中,君士坦丁堡當局以殘暴的手段對付居住在土耳其境內的亞美尼亞人,國際社會譴責這一行徑,美國紅十字協會把救助重點也放在亞美尼亞人身上。君士坦丁堡認為這是對其內部事務的幹預。生活在君士坦丁堡的亞美尼亞人起來反抗,土耳其政府實施野蠻鎮壓,即使以奧斯曼帝國的標準看也顯過度。數萬亞美尼亞人被屠殺,許多人被趕出家園,許多鄉鎮被夷為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