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轉變態度(第5/7頁)

德軍最高領導層認為在戈爾利采和塔爾努夫之間發動攻勢大獲凱旋,但這個結論也引發進一步的爭論。法金漢希望馬肯森的部隊抵達聖河後便停止,但是康拉德說服馬肯森繼續前進。康拉德一聽說意大利宣戰的消息,馬上要求對意大利北部平原發動攻擊。法金漢想要征服塞爾維亞——德國非常需要一條從巴爾幹到土耳其的陸路通道。6月3日,包括德皇在內的所有德軍主要人物都在德軍總部開會。法金漢警告英軍的援兵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抵達歐洲大陸,他說如今是調遣4個師的兵力去西線的時候了。康拉德敦促大家考慮他的入侵意大利的計劃,沒有人嚴肅地考慮他的計劃。魯登道夫展示他的最新大計劃:從北部出發(他指揮的地區)包圍整個俄軍。法金漢進行了爭辯,他認為德軍沒有足夠兵力完成如此大的軍事行動。魯登道夫說,任何規模較小的軍事行動都不能有長久的戰果——只能擊退俄軍,而不能消滅俄軍的戰爭能力。

德皇再次選擇不解決任何問題的中庸之策。馬肯森部隊將獲得興登堡和魯登道夫的增援(他倆一定會異常激憤)。獲得增援的馬肯森部隊與奧匈的部隊一起恢復戈爾利采和塔爾努夫的進攻。剩下的奧匈軍隊將向南挺進,不對意大利發動攻擊,而是準備防禦意大利的進攻。

兩周後,馬肯森采取行動,行動又是驚人的成功。德軍在6月22日占領萊姆堡(Lemberg),接著跨越德涅斯特河(Dniester River),俄軍後撤回到布格河(Bug River)。俄國人被徹底趕出加利西亞,放棄了自開戰以來奪取的所有地盤,俄軍很可能已經失去了防禦能力。在遙遠北面的庫爾蘭,魯登道夫的牽制性行動開始威脅到俄國波羅的海的城市。俄國人感覺到庫爾蘭戰役的危險,害怕德軍有可能進一步威脅彼得堡。沙皇訪問了大公爵尼古拉的總部,大公爵匯報了他的軍隊所遭受的所有災難,悲慟欲絕。“可憐的尼古拉,是在我的私人房間裏告訴我這些情況的,他哭泣起來,詢問我是否想取代他,”沙皇給他妻子的信裏寫道,沙皇很有可能是在想讓她不要對大公爵過於敵對,“他不斷感謝我能來,因為這樣他能獲得我給予的支持。”莫斯科爆發暴亂。有德國人名字的房屋和企業被洗劫,並被摧毀,但憤怒不只限於德國人。紅場出現大規模遊行,暴亂的人群提出要求:廢除沙皇、把德裔的沙皇皇後送入女修道院、吊死拉斯普廷。羅曼諾夫王朝分崩離析的過程開始了。

即使現在德國將軍們也不能在戰略上達成一致。東線的領導在6月底開了一次會。魯登道夫帶來了新的計劃,新計劃比上一次被拒絕的計劃還要野心勃勃。這個計劃是霍夫曼的構想,魯登道夫與他手下的四位司令官整整爭論了一夜,最後四位負責執行的司令官都同意了後,魯登道夫才接受該計劃。新計劃要求北方的德軍向東運動,切斷關鍵鐵路線,然後向南回轉,包圍波蘭境內的俄軍。被包圍的俄軍要麽投降,要麽被殲滅。這個計劃贏得了魯登道夫的心,他變得非常積極。他命令霍夫曼在北部總部等待德皇批準計劃的電話。這個電話比預期的時間晚了幾小時,狂怒的魯登道夫在電話裏告訴霍夫曼一個壞消息,法金漢再次拒絕了新計劃,德皇支持提出的一個較保守的進攻計劃。

法金漢沒有提出新的作戰計劃,而是建議停戰並與俄國人開始和談。雖然德皇不願討論這個方案,但同意法金漢的一個說法。法金漢說:“俄國人能退回他們巨大的國土上,我們卻不能永遠在追殲他們。”於是出現一個折中方案,這個方案包含三路進攻,雖說不如魯登道夫的計劃宏大,但有一個大目標:迫使俄國人退出波蘭。

俄國控制下的波蘭,像一個朝南的楔子陷入東普魯士和哈布斯堡之間,有三面暴露在外。7月12日,新戰役開始,一個德國集團軍從南面向華沙的東面進發,另一個集團軍攻擊華沙的西面,馬肯森朝著盧布林(Lublin)和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Brest–Litovsk)向北移動。俄國駐波蘭的司令官感到形勢不妙,建議撤退,但是大公爵尼古拉不同意,他反對的理由非常類似當初他反對第三集團軍撤退的理由。他的理由是政治的,而不是軍事的。一些在彼得堡(為了擦除德意志精神的汙垢,此時改名叫彼得格勒)的人害怕俄國失去波蘭後將失去為獲取君士坦丁堡的籌碼,因而英國和法國有可能取得加裏波利的勝利。他們也害怕意大利得勢,如果俄國繼續後退,而意大利打敗奧匈帝國(很有希望),那麽意大利將進入巴爾幹。俄國人在波蘭修建了強大的堡壘,花巨資更新了大炮,補充了足夠的彈藥和各種軍需品,條件比其他戰場要強許多;大公爵尼古拉堅信俄軍能堅守,忽略了列日和納慕爾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