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甘藍和潛艇(第2/6頁)

截至1917年,歐洲的民眾都受到大戰的影響,而海上封鎖使德國民眾和奧匈民眾所受苦難程度特別高。從大戰開始到結束,法國人的生活受影響最小,生活質量比敵人和盟友都要高。法國政府從來沒有嚴格控制食品生產和流通,原因很簡單,法國不必施加控制:法國在戰爭期間的消費實際上呈上升趨勢。與其他國家相比,法國有一個令人感到驚奇的有利條件,一方面,運輸貨物的船只可以暢通無阻地進入法國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上的港口,另一方面,法國政府為了抑制人們對戰爭的不滿情緒,把食品進口置於最高優先級作為手段之一。缺少煤是法國唯一涉及範圍比較大的問題,原因是德國占領了法國產煤地區,但是,即使這個問題,後來也有所改善。法國也存在一些問題。從1914年起,法國征召四分之一的農民入伍,軍隊征用數千匹馬,並把民用鐵路變成軍用鐵路。但是,法國能較好地管理這些問題。到1917年的時候,法國人還有充足的黃油供應,價格也與大戰開始時一樣便宜。相反,在德國和奧地利,無論多麽高的價格也買不到黃油,只有孕婦和嬰兒才有極少的牛奶配額供應。

英國的情況較差。大戰前,英國60%的卡路裏消費需要進口,但是並非所有事情都令人絕望。英國建立了統一的食品管理機構,有較強的行政管理能力,特別是勞合·喬治擔任首相後,食品管理變得更有力,所以,英國能對食品供需體系的所有方面都施加控制。然而,1916年仍然出現了食品短缺(那年的收成不好,外加德國的潛艇破壞),勞合·喬治在1917年初采取各種措施增加農業生產。英國一開始試圖推行資源配額制度,施行結果證明無效,於是實施強制性的措施控制短缺原材料的分配。營養水平下降的結果是英格蘭和威爾士的肺結核死亡率上升了25%,嬰兒死亡率也上升了。衛生保健水平也變差了:數百名醫生跟隨英國遠征軍離開英國去歐洲大陸,英國國內許多病人和傷員得不到救治。

美國向英國和法國出口大量農產品,美國農業因此而越發興隆;越來越多的土地投入農業生產。然而,由於需求大增,美國國內糧食的價格也大漲。不過,有一件事荒謬難解,雖然大戰給美國帶來富裕、繁榮的市場,但是幾個東部城市在1916年至1917年冬天出現糧食搶劫騷亂。

沙皇俄國在許多方面都遭受了失敗,糟糕的糧食管理僅是其中一例。俄國有足夠的糧食供養其人口,在大戰期間也生產出足夠的糧食。幾百萬噸的剩余谷物滯留在黑海的港口,準備輸送到國外,但無法通過達達尼爾海峽。另外,俄國在糧食配送上越來越失敗,無法把糧食運送進城市裏,俄國城市裏有大量的難民,包括幾百萬被俄軍在1915年從波蘭趕出來的猶太人。大部分鐵路運輸能力被軍隊占用,剩余的運輸能力處於混亂之中。在大城市中,糧食價格的增幅遠遠快於工資的增長。彼得堡的嬰兒死亡率在1914年和1915年成倍增長。1917年,婦女每天要在工廠工作10小時以上,每周要花費40小時排隊為孩子們購買食物。城市裏爆發騷亂和罷工——在1917年1月至2月間,有67. 6萬工人參加彼得堡大罷工。1916年,軍隊被派遣去鎮壓騷亂,但軍隊拒絕行動。截至1917年,俄國首都只有供幾天消費的糧食儲備,這座城市成為一個隨時可被點燃的火藥桶。

在東線的敵對陣營中,雖然德國和奧地利情況不如俄國那樣已經接近爆炸的邊緣,但是形勢仍然是很嚴峻的,而且問題不僅出現在城市中心。雖然這兩個帝國都存在管理欠缺問題,但主要問題是實實在在的物資短缺問題,長時間缺少生活必需品,而且從1917年開始呈蔓延趨勢。誰也沒有準備打一場長期的戰爭,更不用提打幾年的仗了,大戰剛進行了幾個月,這兩個帝國就出現了食物短缺現象。1914年10月,維也納殺了1萬匹馬。第二年的春天,德國農夫拒絕執行不給牲口喂糧食的政府禁令,於是柏林的官僚命令屠宰所有公豬。900萬頭牲畜被殺,其結果是一場徹底的災難。先是豬肉價格大跌,然後是劇烈上揚,而且是持久地居高不下,已經沒有足夠的供應了。

有幾個因素使協約國發動的海上封鎖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政治結構粗糙,無法進行有效的中央控制,甚至帝國各部分之間都無法協作;巴伐利亞不允許貨物輸送到德國的其他部分,匈牙利把剩余農產品賣到德國,而不與奧地利共享。戰前,德國每年必須進口200萬噸硝酸鹽、磷酸鹽肥料,必須有600萬噸谷物做飼料,必須有100萬季節性的農業工人。當這些生產要素減少了後,農業生產率開始下降;谷物的產量在1914年至1917年間下降了一半。軍隊的需求必須優先滿足,這個需求的數量巨大,而且缺少彈性,德軍每周的需求量是:1700萬磅(約7700噸)的肉,6000萬磅(約2.7萬噸)的面包,1.3億磅(約5.9萬噸)的馬鈴薯。1915年5月,維也納爆發第一次食品騷亂,柏林則在5個月後出現。柏林的食品價格在大戰第一年裏增長了130%,兩年後增長了600%。即使是產業工人,他們工資的增長也難以跟上價格上揚的步伐。從1914年至1917年,軍工廠的工人工資增長了78%(婦女的工資要低許多),非軍工廠的工人工資增長了52%。牟取暴利的行為非常普遍,社會上出現新的百萬富翁,他們的暴富招致公眾的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