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通往戰爭的道路

按照某些人的說法,偉大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目的是給希臘人帶來自由。然而,它並非以正式的宣戰開始,也不是通過驕傲地、公開地攻擊雅典帝國本土而拉開戰爭大幕,而是這樣爆發的:在和平時期,一個強國鬼鬼祟祟、背信棄義地襲擊比自己弱小得多的鄰國。開啟戰爭的不是威武雄壯、隆隆開進的斯巴達重步兵方陣——我們可以設想,他們的鮮紅色鬥篷在阿提卡的陽光下熠熠生輝,他們引導著強悍的伯羅奔尼撒軍隊——而是數百名底比斯人在一個烏雲籠罩的夜晚,在黑暗的掩護下,偷偷溜進小小的普拉蒂亞城,城裏有內奸與這些底比斯人裏應外合。這個不光彩的開端預示了這將是一場怎樣的戰爭:希臘人的傳統作戰方式一去不復返了。這種傳統作戰方式以擁有公民身份的重步兵為基礎,重步兵組成排列密集的方陣,遵照固定的、世人皆知的規則來作戰,而這種規則制約希臘的戰爭已經超過兩個半世紀。希臘人一度相信,唯一一種光榮而體面的作戰方式就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步兵方陣與步兵方陣正面對壘。更勇敢、更強大的一方自然會得勝,控制戰場,並建立勝利紀念碑,占領有爭議的土地,然後勝利回國。被打敗的一方也會返鄉。因此,典型的戰爭是在一天之內、在一場戰役中決定勝負的。

引發伯羅奔尼撒戰爭的事件發生在遙遠的地方,遠離希臘文明的中心。斯巴達人或雅典人也許會說,戰爭的導火索是“在一個遙遠國度,我們對其一無所知的人們之間的爭吵”。在閱讀修昔底德著作的希臘人當中,很少有人知道導致戰爭爆發的那座城市在哪裏,也不知道那裏生活著什麽人。更沒有人能預見,希臘世界邊緣的偏遠地區的一場內部爭吵竟然引發了極其恐怖、破壞性極大的伯羅奔尼撒戰爭。

  1. 這句話是內維爾·張伯倫說的,用來描述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局勢,這種局勢很快就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見:B.B.C. Archives;record no.1930.Cited by C.Thorne,in The Approach of War 1938-39,London,1982,P.91。(作者注) ​​​​​​​​​

  2. 當然,從雅典人的角度講,這是“伯羅奔尼撒戰爭”。若是從斯巴達人的角度講,無疑就是“雅典戰爭”了。(作者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