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激烈的競爭(前479〜前439年)

希臘世界向西一直延伸到地中海最西端、西班牙南部沿海的一些分散城邦,向東一直到黑海東岸。一些分布集中的希臘城邦主宰著意大利半島南部和西西裏島的絕大部分沿海地區,但希臘世界的中心是愛琴海。絕大多數希臘城邦,包括其中最重要的城邦,都位於巴爾幹半島南部(也就是現代的希臘)、愛琴海東岸、安納托利亞(現代的土耳其)、愛琴海諸島和愛琴海北岸。

戰爭爆發時,希臘世界的一些城邦保持中立,但很多城邦,包括最重要的城邦,都已經臣服於斯巴達或雅典的霸權。斯巴達和雅典很可能是整個希臘世界裏最為迥異的兩個城邦,並且互相猜忌。它們之間的競爭塑造了希臘的國際體系。

斯巴達及其聯盟

斯巴達領導的聯盟比較古老,是前6世紀建立的。斯巴達人在自己的領地拉科尼亞統治著兩個臣屬族群。黑勞士的地位介於農奴和奴隸之間,耕種田地,為斯巴達人提供糧食;庇裏阿西人擁有人身自由,但臣服於斯巴達的控制,是手工業者或商人,為斯巴達人提供各種物資。只有斯巴達人不需要謀求生計,而是全身心地投入軍事訓練。因此,他們能夠發展出希臘世界最強大的陸軍,他們的公民士兵擁有專業化的技能,訓練有素,與眾不同。

但斯巴達的社會結構有著潛在的危險。黑勞士的人數大約是他們的斯巴達主子的七倍,而且用一個熟悉斯巴達的雅典人的話說,“黑勞士對斯巴達人恨不得寢皮食肉”(Xenophon,Hellenica 3.3.6)。黑勞士不時掀起暴動。為了應對這種挑戰,斯巴達人設立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政體,建立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迫使個人和家庭服從國家的需要。他們只允許健康狀況良好的嬰兒生存下去;男孩在七歲時被從家人身邊帶走,在軍事學校裏接受訓練和磨礪,直到二十歲。從二十歲到三十歲,他們生活在兵營裏,幫助教育新一代的年輕新兵。他們可以結婚,但只能偷偷溜去見自己的妻子。三十歲的時候,斯巴達男子成為真正的公民,一個“平等的人”。一名斯巴達男性公民與另外十四名戰友一起在公共食堂吃飯,飲食非常簡單,往往只喝一種令其他希臘人震驚的黑湯。男性公民要服兵役到六十歲。這整個制度的目標是培養出世界上最優秀的軍人,無論在體能、訓練還是紀律方面都是最頂尖的。

盡管軍力上具備優勢,斯巴達人卻通常不願意打仗,主要是因為他們害怕軍隊離家期間,黑勞士會趁機造反。修昔底德指出,“斯巴達人的大多數機構都是為了防備黑勞士而建立起來的”(4.80.3)。亞裏士多德說,黑勞士“坐等災難降臨,然後趁機去攻擊斯巴達人”(Politics 1269a)。

前6世紀,為了保護自己的獨特社會,斯巴達人發展出了一個永久性聯盟。現代學者通常將斯巴達領導的聯盟稱為“伯羅奔尼撒聯盟”,但事實上它是一個松散的組織,包括斯巴達和一系列盟邦,這些盟邦都各自通過單獨的盟約與斯巴達建立關系。在受到召喚時,這些盟邦要在斯巴達的指揮下作戰。每個盟邦都宣誓要在外交政策上服從斯巴達,斯巴達則要保護它們,並承認它們的領土完整和自治權。

決定聯盟內部關系的闡釋原則是實用主義,而不是空洞的理論。斯巴達人會在對自己有利或者無法避免的情況下援助盟邦,並在必須和可行的情況下強迫其他盟邦加入沖突。只有在斯巴達人決定召集大家的時候,整個聯盟才會聚集起來。這樣的召集是很少的。發揮主要作用的規則是由軍事、政治或地理形勢決定。斯巴達的盟邦可以非正式地劃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足夠小、距離斯巴達足夠近,因而能夠被斯巴達輕松控制的國家,比如弗利奧斯和奧尼伊。第二類盟邦包括墨伽拉、厄利斯和曼丁尼亞,它們比較強大,或者距斯巴達比較遠,或者既強又遠,但如果對斯巴達不忠順,斯巴達仍然能夠對其施加最嚴酷的懲罰。第三類盟邦只有底比斯和科林斯,它們距斯巴達很遠,而且自身足夠強大,因此它們的外交政策很少屈從於斯巴達的利益(見地圖1)。

阿爾戈斯是一個大國,在斯巴達東北方,是斯巴達的傳統宿敵,不是斯巴達聯盟的成員。斯巴達人始終擔心阿爾戈斯與斯巴達的其他敵人聯手,尤其害怕阿爾戈斯援助黑勞士起義。任何對伯羅奔尼撒聯盟的完整性構成威脅,或者動搖任何一個成員國忠心的東西,都被認為是對斯巴達人的潛在致命威脅。

理論家將斯巴達的政治秩序視為“混合政體”,因為它包含了君主制、寡頭統治和民主制的元素。君主制元素表現在斯巴達有兩位國王,分別來自不同的王族。元老院代表了寡頭統治元素,它包括28名年齡在六十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從少數特權階層的家族中選舉產生。公民大會(包括全體三十歲以上的斯巴達男子)和5名監察官(每年由公民選舉產生的行政長官)則代表了民主制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