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8/8頁)

前425年的事件徹底改變了戰爭進程。僵局被打破了,雅典人在各地都占了上風。對各臣屬城邦征收的新一筆貢金緩解了他們的財政困難。在繳獲敵人艦隊之後,他們解除了敵人在海上的威脅,消除了雅典帝國海洋部分發生叛亂的可能性。西北部的敵人幾乎已經完全肅清。近期沒有波斯幹預戰爭的直接危險,而雅典在西西裏島的軍事行動保證了西方的希臘人沒有辦法去援助他們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多利亞親戚。最後,在斯法克特裏亞島抓獲的俘虜被安全地關押在雅典,作為人質,保證斯巴達人不敢入侵阿提卡。雅典人有理由感到滿意,他們也急於擴大戰果以獲得全面勝利。現在的問題是下一步應該如何進行,而答案取決於他們希冀的究竟是怎樣的勝利。

有些人希望與斯巴達議和,讓斯巴達承認雅典帝國的完整性,並與雅典結盟。這些人主張有限的戰略。他們希望避免大規模陸戰;牢牢控制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要塞,若有可能,占領更多據點;以這些要塞為基地去騷擾、挫敗和拖垮敵人。換句話說,就是將伯裏克利的政策繼續下去或做適度的擴展。

克裏昂和與他持相同政見的人提出,這樣的和平並不安全,因為說到底它取決於斯巴達的承諾和善意。因此,他們堅持要求必須要有切實可見的安全保障,以確保戰火不會再次燃起。他們的目標是控制墨伽拉和實現玻俄提亞的中立化,斯巴達人在談判中也許會向雅典承諾這兩點,但他們不可能真正兌現諾言。此時敵人虛弱且鬥志低迷,雅典力量處於巔峰,因此在此時與敵人議和是愚蠢的。正確的戰略是進攻墨伽拉、玻俄提亞以及其他合適的地點。在征服了這些地方之後,和談的時機才可能真正成熟,才可能真正獲得持久的和平。克裏昂及其朋友的想法一定是這樣的。不足為奇的是,雅典人果然選擇遵照他們的建議。

  1. 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南部。 ​​​​​​​​​

  2. 關於皮洛斯和斯法克特裏亞島的地理狀況,存在很大爭議。有些學者為了解釋這些困難,提出此次戰役涉及的海灣不是整個納瓦裏諾灣,而是皮洛斯南端的一個較小的海灣,或者附近的另一個小海灣。但其中一位學者承認:“盡管這個小海灣符合修昔底德對戰場的部分描述,並且能夠解釋他的故事的一部分,卻與另一部分描述相矛盾。並且在很多人看來,這個小海灣也太小了,修昔底德描述的戰役不可能在那裏發生。”Robert B.Strassler,ed.,The Landmark Thucydides(New York:Simon and Schusler,1996),p.228 note.(作者注) ​​​​​​​​​

  3. 利姆諾斯和伊姆布羅斯是愛琴海北部的兩個島嶼,是雅典的盟邦。 ​​​​​​​​​

  4. 在希臘中部的凱法利尼亞島上。 ​​​​​​​​​

  5. 古希臘的每一個國家、城市或村莊都有自己的聖火,代表集體的團結和活力。聖火由統治者或其家人照管,保持常年燃燒。聖火所在的場所即聖火會堂。早期的酋長或國王可能以聖火會堂為宅邸。聖火會堂是一個社區的宗教和政治中心,是全體人民的“家”。當一個城邦的人在外地建立殖民地時,要用母國的聖火來點燃新城市的聖火。外國使節和有功的公民在聖火會堂受到款待,這是極大的榮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