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7/8頁)

對盟邦貢金的新評估是為了征收更多資金,以便把戰爭打下去,這次收到的總金額似乎是1460塔蘭同,相當於上一次總金額的三倍多。新的法令要求嚴格而高效地征收貢金,一些很久沒納貢的地區和一些從未納貢的地區,比如米洛斯島,如今都需要納貢。皮洛斯和斯法克特裏亞島事件使雅典的威望飆升,而斯巴達的威望大大受損。在此之前,上述旨在增加雅典收入的措施都難以實施,也過於危險,現在卻可以落實了。這些措施體現了克裏昂的決心:恢復雅典帝國的霸業,緊緊掌控臣屬和附庸國,盡可能多地榨取財政收入。雅典人急需金錢,而克裏昂的偉大勝利使他們有底氣去向臣屬城邦索要金錢。

在同一個夏季,尼基阿斯和另外兩位不知名的將軍發動了一場戰役,古代作家沒有解釋他們這個舉動的目的。他們以80艘戰船、2000名雅典重步兵、200名騎兵和一些盟軍士兵入侵了科林斯領土。這支部隊在索利吉亞村(距科林斯六七英裏)附近登陸,但已有奸細向科林斯人通風報信。科林斯重步兵攻擊了雅典人,但被擊敗,損失了212人,雅典人只傷亡50人。雅典人建立了勝利紀念碑,但無法擴大戰果,因為原先留在科林斯城內的年紀較大的人沖出來援助己方敗北的部隊。尼基阿斯以為這些人是伯羅奔尼撒的增援部隊,於是迅速撤回自己的船上。

隨後,雅典人駛向科林斯的城鎮克隆米昂,蹂躪了其領土,但沒有嘗試攻打城鎮本身。次日,雅典人在埃皮達魯斯停留,然後前往邁薩納(埃皮達魯斯和特洛伊曾之間的一座半島)。尼基阿斯在邁薩納半島的狹窄咽喉處建造了壁壘,在那裏留下一支駐軍,這支駐軍後來襲掠了特洛伊曾、哈雷斯和埃皮達魯斯的領土,這三座城鎮都在其攻擊範圍之內。這可能就是整個遠征的目標。在伯羅奔尼撒半島東海岸建立一座要塞的想法,可能受到了西岸的皮洛斯勝利的影響。從邁薩納發動襲掠或許可以迫使特洛伊曾和哈雷斯等城鎮轉投雅典陣營。雅典人或許還能威懾或占領埃皮達魯斯,然後把阿爾戈斯拉攏過來。在皮洛斯—斯法克特裏亞島大捷之後春風得意的日子裏,似乎一切皆有可能。

雅典人在西部依舊很活躍。索福克勒斯和歐律墨冬率領艦隊從皮洛斯趕往克基拉島,伊斯通山上的寡頭派仍然在騷擾城內的親雅典民主派。索福克勒斯和歐律墨冬艦隊的抵達扭轉了局勢。在盟軍的支持下,雅典人攻克了伊斯通山地要塞,迫使寡頭派投降,但條件是他們只向雅典人投降,並且要在雅典接受審判。戰俘被關押到附近的一座島上,以便保護他們,但克基拉民主派想要殺掉這些戰俘。他們誘騙寡頭派逃跑,雅典人宣布休戰協定已經被破壞,於是將戰俘交給了殺氣騰騰的克基拉民主派。不少戰俘被極其殘忍地處死,其他人自殺,他們的妻女則被奴役。索福克勒斯和歐律墨冬放任這些可怕暴行的發生。“就這樣,山上的克基拉人被民主派消滅了,持續了許久的黨爭以這種方式結束,至少從戰爭的角度講是這樣,因為再也沒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寡頭派了。”(4.48.5)

作戰季節行將結束,雅典的盟邦在希臘西北部贏得了又一場勝利。納夫帕克托斯的駐軍和阿卡納尼亞人以欺騙手段占領了阿納克托裏翁(希臘的圍城戰往往以欺騙手段取勝),隨後阿卡納尼亞人將科林斯人逐出阿納克托裏翁,將這座城市轉變為自己的殖民地。對科林斯人來說,失去阿納克托裏翁是一個沉重打擊,因為它讓他們原本就逐漸暗淡的威望在這樣一個重要地區愈加受損。

在整個戰爭期間,雙方都在努力獲取“蠻族”國家的幫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波斯。阿裏斯托芬於前425年創作的《阿卡奈人》中提到一個令人捧腹的場景:波斯國王派來的一名使臣——“國王之眼”——出現在雅典的舞台上,這表明雅典人在與波斯聯系,或許早在戰爭初期就已經相互聯絡了。斯巴達人也在拉攏波斯人。前430年,斯巴達派往波斯宮廷的一個使團被雅典人截獲。前425/前424年冬季,雅典人抓獲了另一名使者,此人攜帶著波斯國王給斯巴達的回信。“國王陛下不清楚斯巴達人的訴求是什麽。盡管有許多使者抵達,他們傳達的信息卻不盡相同。如果他們想明確表達意見,應當派人與波斯信使一同覲見國王。”(4.50.2)斯巴達人的含糊不清或許是由於波斯要支持斯巴達的話,提出的價碼至少是吞並亞洲的希臘城邦,而斯巴達人打著“為希臘人自由而戰”的旗號,因此在道義上不能將亞洲的希臘人拱手交給波斯。雅典人將抓獲的信使連同自己的使者一起送到波斯國王那裏,希望從這局勢中獲利。但當他們抵達以弗所時卻得知,阿爾塔薛西斯一世國王已經駕崩。他們判斷此時與波斯談判不是個很好的時機。雅典和斯巴達雙方都沒有理由相信自己可以得到波斯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