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閱讀:終生學習(第2/19頁)

Tom Jones)。

最近一本命名為《國父:重新發現喬治·華盛頓》(Founding Father: Rediscovering George Washington)的華盛頓傳記,相當值得一看。其中一章命名為《思想》(Ideas),詳細地敘述了華盛頓的教育觀點。該書作者理查德·布魯克黑瑟(Richard Brookheiser)引用托馬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提及華盛頓時所說的話:“他花時間從事的主要活動是閱讀有關農業和英國歷史的書籍。”

華盛頓不是一個大學生,雖然與他同時代的大部分人都是大學生,如托馬斯·傑斐遜畢業於威廉瑪莉學院(William And Mary),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畢業於哈佛大學。雖然在“制憲會議”(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中有 24 位大學畢業生,然而被選為會議主席的,卻是主要靠自學的華盛頓。

他的閱讀範圍包含在當時引起爭議的文學,特別是當時具有爭議問題的小冊子。傳記作家布魯克黑瑟說:“雖然華盛頓作為總司令的經歷使他贊成組成一個比較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但這主要是來自於閱讀的指導。在討論憲法時,他除了閱讀《聯邦主義者》(Federalist)之外,還閱讀了 6 篇贊成或是反對的其他辯論者的論文,而且在就職演說的草稿中引用了那些文章的內容。”在他退休後,華盛頓鼓勵免費報紙的想法,拜訪者前往芒特弗農(Mount Vernon)去拜訪他時,發現他訂了 10 份報紙。

創意從何處而來?

《不列顛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對本傑明·富蘭克林有這樣的描述:“在喬治·華盛頓之後,他可能是 18 世紀最有名的美國人。”富蘭克林的父親是一位肥皂與蠟燭的制造商,他在家中 17 個孩子中排行第 10。盡管家世很平凡,但富蘭克林在 50 歲時就積蓄了一小筆錢,並決定投身公共服務。他的諸多貢獻有:撰擬《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在美國革命時爭取到法國的軍事與財政支援,與英國談判並使其承認北美 13 個殖民地為主權國家,起草憲法。

富蘭克林對公共服務的貢獻是很重要的,包括在賓州國民軍任職上校,他也是以發明而出名的人。他的創意在何處開花結果呢?富蘭克林用從閱讀和思考中獲得的靈感發明了“富蘭克林壁爐式取暖爐”(Franklin stove)⑩,直到今天大家還在使用。他還發明了“避雷針”,在歐洲他以“電的實驗與理論的研究”而聞名。他也發明了“雙焦點眼鏡”(bifocal glasses)。費城是他一生中居住最久的地方,他組織了第一支義務消防隊(每次集會時,隊員都必須帶著自己的沙桶)。他創立了第一所公共圖書館、第一所醫院、費城第一所學術學院(現在的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為了建議如何在人生中出人頭地,他寫了一本《窮理查德年鑒》(Poor Richard’s Almanac),那是大家公認的一本“暢銷書”,也為他賺了不少錢。

10 本傳記的作家凱瑟琳·德林克·鮑溫(Catherine Drinker Bowen)在 1974 年如此描述富蘭克林:“在一個年輕人醞釀與支持革命成為特別標簽的時代,重要的是我們要記得兩百年前,英國君王們和歐洲很多地區所害怕的人,且被視為美國人中最危險的人就是本傑明·富蘭克林——在他 68—80 歲那段期間。”

令人驚奇的是,雖然他有卓越的成就,但富蘭克林的學校教育在他 10 歲時就結束了,他僅有一年的正式教育和一年的家庭老師教育。他的想法起源於何處?他又如何為背負如此重大責任的職務作準備?答案就是他喜愛閱讀。

他的自傳提供了不少關於閱讀重要性的說明,閱讀一直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說:“我不記得什麽時候我不能閱讀。”事實上,他的朋友們因認為他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學者而鼓勵他。“我從幼年時代就喜歡讀書,我的零用錢全都買了書。”他父親的藏書局限於“辯證法神學”(polemic pinity)。“我閱讀了大部分。我很失望,那時我渴望知識,但是卻無法獲得適當的書籍。”

在年少時,富蘭克林是一個印刷學徒。“現在我可以接觸到比較好的書籍,我經常坐在房間裏讀書,當書是晚上借來而必須在早上歸還時,我會花上大半個夜晚來讀完那本書。害怕把書弄丟了或是人家會把書要回去。”

借著模仿其他作家的風格,他發展出了自己的寫作技巧。他說:“對自己未來可能成為一個還可以的英文作家的強烈渴望激勵著我。我的寫作練習和閱讀的時間是夜間,在工作之後,或是在早晨上班之前,或是在星期天,當我設法獨自一人留在印刷工廠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