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海洋事業(第2/3頁)

這兩艘船是龍王寨時期就開始建造的,據胡進寶說是三百料的船,長約五丈,福船形制。

嚴格來說,福船是指在福建制造的船,後世有福、廣、沙、鳥四大船型之說,但其實區分沒這麽嚴格。福船和廣船長得差不多,都是尖底海船,只不過廣船經常要下南洋甚至去西洋,所以做得大些,用料也好些。鳥船其實就是福船雕了個鳥頭,形體更狹長一些,速度更快一點。而沙船是平底船,其實細分也有不少種類,但都大同小異。所以實際上的分類就是尖底海船、平底海船兩種,廣義上用福船來代指尖底海船沒什麽問題。

韓松是真正的海軍出身,對船只了解自然深刻,這些日子又跟陸平他們吹了好一陣的水,惡補了不少風帆戰艦的知識,現在經過觀察和胡進寶的講解,很快就對他們的造船法有了比較清楚的認知。

與西式帆船相同的是,這兩艘在建的木船都有一根長而堅固的龍骨作為船體的核心受力部件,但不同的是,它們並沒有西式帆船那樣多而密集的肋骨。

就這兩艘船而言,每艘只有五對肋骨,胡進寶稱之為“脅”,作用也不是承力,而是作為搭接船殼的架子。鋪好龍骨和船脅後,船匠們會繼續在外部裝上橫向的船板,構成一整個船殼,再用“撚縫”工藝在船板間塞入密封材料,一艘不漏水的船就做成啦……才怪呢。

這樣的船強度太差,如果就這麽下水,一遇風浪肯定就散架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請出中式帆船的標志性特征結構——水密隔艙了。

水密隔艙,就是像竹子的竹節一樣,在船艙內部,從前到後固定若幹個橫向的隔板,從而把船底艙分割成若幹個隔艙。這個名字是後人研究的時候起的,其實並不太準確,水密作用只是附加的,真正的用途正是如同竹節一樣增加船體的強度。有了這些隔板,整艘船才形成一個穩固的整體,才能在風浪中安然行駛。

不過很遺憾,兩艘船的建造只是剛開了個頭,現在還處在鋪船殼的階段,沒到裝隔艙的時候,至少還要等明年才能徹底完工。即使想集中力量先造一艘也沒辦法,因為很多工序做好之後必須要等待一段時間的,沒法加快速度。倒是可以利用空閑時間做些內河和近海用的小漁船出來,也能讓來實習的股東們練練手。

看完造船之後,韓松隨著胡進寶到處參觀,去了倉庫裏轉了一圈,又看到幾個大缸,揭開一看,發現裏面是一些粘稠的略微發黃的黑色液體。

“這是什麽東西?”

“回東家,此乃柏油。”

“柏油?從地下挖出來的?”

“東家說笑了,地下的柏油,這種東西只聽過蜀地有出產,沒見人用過。這些柏油,都是柏木中燒出來的。老天保佑,嶗山多松柏,船上用的松油和柏油我們都能采到,不然就得大量外購桐油了。”說著,胡福生又打開了旁邊一個小壇子,裏面是清澈的深黃色液體,顯然就是松油了。

“哦?”韓松有了興趣,這些道道他還真不清楚,“這些油都是幹嘛的?”

“回東家,”胡福生做了個手勢,開始如數家珍地說道,“其一,是撚縫用,松油柏油對半混合,再摻入麻絲、礪灰等物,塞於船板之間,可防漏水。其二,是防腐用,三柏油混一松油,再混入石灰以及砒霜、硫磺、雄黃等毒物,塗於船底,可防蟲蛀朽壞。其三,是防水用,篷布先用松油浸過一遍,待半幹未幹時再塗一層柏油,則致密無孔,水潑不入,吃風也強了不少。至於桐油,這三處都可用,而且效用更好些,不過桐油產於西南一帶,北方價貴,所以能不用便不用,只是存上一些,以備不時之需罷了。”

韓松點了點頭,這些顯然非常重要。撚縫防漏的作用自不必說,船底防腐也是不熟悉船只的人很難注意到的一點。清澈的海水中其實生長著大量的浮遊生物,一塊光禿禿的木板扔進海裏,很快就會被各種浮遊生物占滿,將木板蛀成千瘡百孔,熱帶海域還會生出令人SAN值直降的密密麻麻的長長的觸須一樣的船蛆。如果木船不加防護就下水,很快就會發生一場災難,不但船板嚴重腐蝕,船體很快也會散架,而且船側密密麻麻的附著物會大大拖累船只的速度,讓船在海上寸步難行。想要安全出海,就必須給船底塗上防護層才行,這柏油就是一種常用的船底漆材料,它主要起一個基體的作用,實際上防止浮遊生物附著的還是石灰、硫磺這些有毒物質。

當然,船底漆也不是一勞永逸的,視水域情況不同,往往幾個月至一年就要重新更換一次。山東附近海域水溫低,還稍好一些,如果是南方的熱帶水域,底漆的厚度簡直就等同於船體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