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交易(第3/3頁)

東海人還原出這麽原始的工藝造了這麽門火炮,可真是煞費苦心了。顯然,這不是出於技術追求,而是為了給人挖坑的。

當初,李璮被李庭芝打怕了之後,試圖向東海商社求購火炮。商社鑒於火炮技術已經擴散了出去,而且李璮給的錢也足夠多,而且確實也有必要加強他的實力,所以同意了。但同意歸同意,具體該出售什麽級別的火炮可是個問題。

外售的火炮,一不能對商社自己造成威脅,二不能流出去以後造成技術擴散,三又不能威力太差砸了牌子。武備組和軍委會思考爭論了好一陣子,才決定賣一種類似於獅牙炮的後裝炮出去。

這種後裝炮既不能裝太多火藥又有漏氣問題,所以威力不高也沒多遠的射程,哪怕是普通的獅吼炮也足以在它的射程之外將其摧毀,所以無法反過來對東海人造成威脅。

但東海人有火炮,蒙古人可沒有啊。即使射程不足,佛朗機炮在近距離爆發出的火力也足以讓敵人吃上一壺。從這點上來說,佛郎機也確實挺適合李璮的。畢竟真給他們遠射程的火炮,他們沒有專業炮兵也未必打得中,還不如用佛郎機近距離爆發呢。

只是考慮到仍然有被繳獲的可能性,東海商社沒有出售現成的獅牙炮,而是指令工業部復活了原始的鍛鐵炮工藝。這樣的話,即使這些炮被繳獲了也不怕,就讓蒙古人拿去照貓畫虎,在這條鍛鐵炮和後裝炮的錯誤路線上慢慢爬吧!

所以武備組就造了這麽兩門鍛鐵炮,換了李應三千兩白銀(差不多相當於一萬貫),再買再賣。

制造這兩門火炮還有一個意外之喜,就是他們造著造著,突然發現這箍炮管的技術其實和制造桅杆的技術是相通的。這桶一樣的炮管能箍出來,再長點、再薄點,一根鋼桅杆不就出來了?太大的造不了,但是閃光級用的不超過十米的桅杆完全可以試試看嘛!

如果能成的話,這種“箍桶”工藝拿去造桅杆比造火炮更有意義。因為火炮受力是由內而外的,短板在於板間的縫隙,構成桶身的鐵板就是再硬也沒用。而桅杆是側向受力,是由全體鐵板一同承受應力的,因此沒有明顯的短板,材料強度可以完全發揮出來。不過這是後話了。

“好,好,好。”李應摸著這黝黑的炮管,欣喜若狂,有此利器,何愁大事不成?“烏君,此炮可有名號?”

名號?黃鶴一愣,這炮武備組造出來之後,根本沒想著給自己人列裝,只有個項目編號,哪有名號?

但是沒個名號顯然不夠霸氣啊,營銷上影響也不好,黃鶴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此炮名為‘狼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