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北上:造船業(第2/2頁)

梁恩看過去,這個工位上正在建造的是一艘星火級,采用成熟的標準化雙桅和圓底設計,看著體型屬於偏小的那一等,現在船殼已經大部鋪好、接近完工了。他上去看了一圈,做工用料都還算紮實,沒挑出什麽問題,便表揚了一下本工位的負責人、年近五十的濟南籍“工程師”林中旻,繼續往東邊的木料廠走去,一邊走一邊對吳大慶問道:“現在你們的木料都是從哪個渠道來的?”

吳大慶見梁恩沒挑刺,松了一口氣,答道:“大部分還是從南邊山上采的,不過這蓬萊附近的早就被砍過一茬了,現存的大都是些松木,沒什麽好料;做骨、脅的料都是從周邊,比如黃縣、福山那邊收來的,那邊山多,還有些柞木、櫸木之類的好料,不過也不便宜;這段時間,還有些從遼東、高麗過來的大木,那些倒真是不錯,不過我們這邊也沒留下幾根,就都給本土送過去了……”

梁恩對他的抱怨笑了一下,說道:“又不是白拿你的,不是還給你撥了些陰幹過的柞木來嗎?不然你這龍骨怎麽做?行了,我去看看烘幹車間。”

說著,幾人就穿過整齊堆放著木料的倉庫,來到了東邊的烘幹車間。

蓬萊廠歷史不長,自然沒法乖乖等待木材陰幹,從一開始就是用烘幹法上馬的。好在現在的烘幹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經過嚴格工藝控制烘幹出來的木材經過了實戰檢驗,並不就比陰幹木材差多少(當然,這點仍然存疑,畢竟東海造船史也沒幾年)。

不過“烘幹”這個說法其實並不準確,因為木材實際上並不是用火烤幹的,而是用水蒸氣將木材細胞結構內的吸著水“解吸”出來。這個過程中需要鍋爐來產生蒸汽,也正是因此,木工組才會對鍋爐的研發頗有心得。

烘幹車間內,三台“火山-0”式鍋爐排列開來。這是木工組早先開發的一種型號,結構很簡單,沒有熱回收裝置,當初並沒有給定型號,直到更先進的“火山-1”出現後,人們才回頭把這種原始鍋爐叫做“火山-0”。車間內沒有多少傻大粗黑的鋼鐵氣息,反而到處都是磚塊——鍋爐外面包裹了厚厚的一層磚塊進行保溫,而產生的蒸汽,也是通向磚塊砌成的幹燥室中,對裏面堆放的木材進行解吸。

幹燥室是長長的隧道形狀,裏面大致分了三段:蒸熏段、釋放段、穩定段。其中,蒸熏段自然就是用蒸汽加熱木料的工段;當壓力和時間達到一定標準後,就將蒸汽和木料運輸至釋放段,在這裏,蒸汽會逐漸排放出去,同時也帶走木材中的水分;最後再進入穩定段,將含水量與形狀調整到最合適的程度。之後,木材再放去倉庫靜置幾十天,便可以使用了。這個烘幹過程中還會產生一些副產物木焦油,此物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會仔細地收集起來,然後高價賣給工業部,工業部也會將從中提煉的一部分瀝青返賣回來。

梁恩頂著熱氣在車間裏仔細地巡視了一遍,也沒發現什麽紕漏,還算滿意。“這煤煙味……你們燒的是煤吧?”

吳大慶連忙答道:“是煤,光靠木粉和下腳料可不夠燒,木炭又太貴,所以從黃縣買了煤來燒。不過這火山-0還是耗煤了些,下次擴產就全上火山-1。”

梁恩想了一下,這黃縣確實是產煤的,產量還不小,據說工業部有計劃在那邊也新設一家鋼鐵廠,就地利用煤炭和從臨淄、遼東、高麗、平灤等地運過來的鐵礦。這樣的話,有金口、黃縣、萊蕪三個鋼鐵基地,就足以對全國進行覆蓋了。這對於船廠也有好處,因為鋼產量上去了,船中就可以應用更多的鋼結構了,只是……

梁恩突然想起一事,對吳大慶問道:“你這邊經手的閃光級比較多,我聽海軍的人抱怨,說鐵骨的閃光級不如木骨的耐用,你這邊有這情況嗎?”

吳大慶一愣,回想了一下,說道:“好像還真是……鐵龍骨自己倒沒什麽事,就是周邊的木料爛的快了些,來這邊修的基本都是這個原因。”

最初的一批閃光級用的都是鐵龍骨,強度高、重心低、更穩定,但是後來隨著生產量的加大和生產廠家的下放,也出現了木龍骨的版本。沒想到一兩年後,鐵龍骨的版本紛紛出了問題,主要是龍骨周邊的木材腐蝕嚴重。這一方面是因為鐵和木的膨脹率不同,在長期的使用中不斷收縮膨脹,導致了疲勞損傷;另一方面是因為損傷之後,水滲入木材之中,與金屬接觸,便使得木材的腐蝕進一步加速了。閃光級本身成本低,這點問題還不算大,也就換幾塊木板罷了,但這對造船部門將鐵骨放到更大級別船上的計劃無疑是一記迎頭重擊。

梁恩嘆了口氣,說道:“還真是啊,當時覺得鐵龍骨性能好,沒想到這麽快就暴露出問題了,果然新技術還是得長期驗證才行啊。算了,還是一步步來吧。吳廠,你這邊做得不錯,也不用緊張,我就是路過看看。過幾天我還要去北邊遼東郡一趟,現在我們最頭疼的就是木料了,得趕緊去那邊給我們搞個穩定的木材來源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