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無線電(第3/3頁)

科學家們研究了大量的礦物,最終找出了最優秀的半導體——矽,從此信息產業便一發不可收拾。但在矽之前,也有一些別的物質被發現有很好的半導體效應,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鍺了。

鍺這種金屬早在19世紀就已經被發現和提純了,但一直沒發現有什麽用,直到半導體效應被發現後才被重視起來。鍺晶體管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被大量研究和制造,直到矽晶體管的成熟才退場。它有不少缺點,比如不耐高溫、不耐潮濕等等,但有一個顯著優點,就是制造簡單——矽需要極高的純度才有實用價值,但是鍺不需要太純,稍微有點雜質反而能更好地發揮半導體效應,自然摻雜就形成P型,再擴散上一層銻就能制造簡單的PN結甚至PNP構型三極管,不需要精密機械介入,用手工就能生產。

中國七十年代有不少小廠,從提純到生產,幾十個工人手工操作就把鍺晶體管做出來了。在更早的時候,IBM是雇了一幫紡織女工來制作晶體管的。而這樣的早期晶體管甚至是足以制造簡單的計算機系統的,東海人並不需要達到這樣的高度,只求能夠做出一種粗糙簡陋的檢波器就夠了,即使一年只能出幾百個,也是個難以想象的巨大革新——這不但意味著檢測靈敏度大幅提升、通信距離極大延長,還意味著發射端也可以做得更為小巧緊湊,可以普及到更基層的單位。而這無疑會帶來一場戰略上的革命。

高川帶來的這個閃電盒子,就是內置了鍺晶體的檢波器模組,由電信組組織高級技工手工生產。它的靈敏度雖然比起三極管還差上許多,但也比氧化亞銅強多了,甚至足以實現上千公裏的遠程通信。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完全是本時空自產的,具備廣闊的可能性!

所以,韶州疑似存在的鍺礦資源,對於這次技術革新非常重要!

張正義深深吸了口氣,然後握拳道:“我明白了,一定要將鍺來源牢牢確保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