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共克時堅 二 糧食缺口

1270年,5月2日,萊西縣。

大沽河發源自膠東半島中部山區,曲曲折折流向西北,匯入東海灣(膠州灣),為沿途提供了航道和灌溉用水,是整個東海國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萊西鎮便位於這條河中上遊。原本此鎮默默無名,但東海商社興起後,此地既有水路便利,又位於新修的貫通南北的大道之上,日漸興旺起來。再後來,跨時代的鐵路修到了萊西鎮,進一步強化了此地的交通優勢,使得這個鎮子在一年前正式升格為縣。

萊西縣由物流和商貿而興,商業氣氛一向非常濃厚,但是商業亦植根於農業。受今年大旱影響,糧食和各類作物減產,商人們能貿易的貨源因此也大為縮水,市面上的熱度不得不降了下來。

幾條街道上,人流量明顯減少,但也有些地方卻格外熱鬧。

西街之上,酒家“徐伯即墨古方老酒”門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不過其中排隊的卻並非酒客,而是買糧的市民——東海釀酒業有著獨特的“只能用陳糧釀酒”的規定,因此各酒坊要麽收購陳糧,要麽就建了糧倉,購糧存上一年才用來釀酒。而如今逢旱糧食大減產,這些糧倉就成了珍貴的儲備,管委會已經下達了行政命令,在六個月內禁止釀造新酒,各酒坊必須開始向外出售存糧。

受限於行政力量,管委會對大部分的民間經濟都采取了自由放任的政策,只重點針對一些“可能會市場失靈”的行業,比如說博彩業這種極易令人失去理性做出不合理舉動的經營項目。而酒類由於令人上癮,同時利潤不薄,也被納入了這個範疇之中,監管力度較大,所以各酒坊也不敢不從。

酒坊出售存糧雖然是陳糧,但價格也比新糧便宜些,現在糧價飛漲,能省一點是一點,所以來這裏買糧的市民還是頗有一些的。

不過,今天一反尋常,徐伯家賣到一半,突然掛起了“糧盡”的牌子,不賣了!

這一舉動立刻引發了排隊排了半天的市民們的不滿。

“怎麽好好的就不賣了?”

“你們這是囤積居奇!”

“掌櫃行行好,我家米缸都空了!”

“這都快四元一石了,你們錢還沒賺夠嗎?”

人聲越鬧越大,眼看著有點頂不住,徐家掌櫃趕緊跑了出來,佝僂著腰對顧客們說道:“哎喲,各位,實在是對不住,可這不是我家故意使壞不賣。咱都是老街坊了,誰不知道我徐家一向樂善好施,這萊西縣的青石路和城北的龍王廟我家可是捐了好一份的呢,哪會賺這個戳脊梁骨的錢?只是,之前我家想著麥收了之後市面多少能好一點,所以敞開了賣糧,可如今這情況你們都知道,外面十田九絕,我家根本買不到糧入庫,眼看著就見底了,所以只能省著點賣了。大家見諒,見諒……城東‘見底清’還開著,要不你們去那邊看看?”

眾人聽了解釋,也知道是實情,沒辦法,只能搖頭嘆氣一頓,然後往城東去了。

在街另一邊,一輛雲中牌馬車正停在一棵老樹下(如今樹上也沒有多少葉子)。車中,鄭紹明和張國慶兩人正透過紗窗,默默看著排隊的人群。在看到糧盡散去的一幕後,鄭紹明皺起了眉頭:“本來覺得酒業儲糧是個好主意,如今看來也頂不了多少用啊。”

張國慶嘆了一口氣:“沒辦法,存量還是太小。根據之前的數據,國內人均一年消耗十斤酒,總共也就是兩三千萬斤的數量級。現在酒度數低,一斤酒耗一斤糧,折合過來也就是二十多萬石的糧食,相比四百萬石的減產量實在是九牛一毛啊!”

經過多年的持續增長和人口流入,現在東海國的人口估算值已經達到了280萬,根據人均消耗和田畝清查兩個口徑估算,每年糧食產量應該在1200萬石左右。今年受旱災影響,這個產量可能銳減1/3,也就是400萬石。這個數字成為壓在股東們胸口上的大石,幾乎讓他們喘不過氣來。

鄭紹明搖了搖頭:“走,先去糧倉看看吧,盤查一下存糧。我們應該有百萬石的儲量的,總不能要用的時候卻用不上吧?”

根據前幾屆管委會制定的計劃,管委會會把每年收到的農業稅的20%儲備起來,以應不時之需。東海立國後,財政逐漸上了正軌,農業稅也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前幾年豐年的時候每年的存儲量超過了三十萬石。而每批糧食存儲三年,也就說現在應有約百萬石的歷年存糧,雖然補不上全部缺口,卻也不無小補了。萊西縣從糧食貿易起家,本身也是一個重要的糧食儲存基地,所以今天兩人必定要來看一看。

路上,張國慶還在一邊扳著指頭算道:“就算倉儲都是實的,可扣去我們的庫存和酒業的庫存,糧食缺口還有275萬石。嘖,這得去哪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