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共克時堅 四 自衛反擊(第3/3頁)

每枚榴霰彈內含200枚小型鉛彈,這六枚就是1200枚,當這麽多子彈在炮陣上空散布的時候,不但近十門火炮當場啞火,就連後面的步兵也被波及了不少。他們對這種從天而降的打擊毫無預料,要不是更後面還有蒙古大兵在督戰,估計當場就潰散了。

“好!”陸秀夫用望遠鏡觀察到了戰果,立刻叫好起來,“這樣準而猛的打擊,龍吟炮可打不出來!現在,是後膛炮的時代了!”

呃,不過當他放下望遠鏡,看向剛發過威的一連炮陣的時候,他又不禁皺起了眉頭——太慢了!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後膛裝填的試15式的射速居然比前膛的龍吟炮還要慢!

倒不是因為裝填慢,而是因為它復位慢。開炮之後,六門試15式足足後坐了三四米的距離,炮手們需要費力地將它退回去,並且重新測量調整水平和射角,饒是他們訓練有素,也差不多折騰了半分鐘。相比之下,裝填本身實在是方便得很,後膛是橫楔式閉鎖的,只要扳開閉鎖塊,往外一拉,藥筒就拉了出來,然後再把下一發整裝彈塞進去閉鎖就行了,幾人合作也就不到幾秒鐘的功夫。但是,簡單的裝填省下的時間都被復位過程所吞噬了,使得整體射速比龍吟炮還低,不得不說實在是遺憾。

陸秀夫搖了搖頭:“太慢了,這個不解決不行啊。算了,讓二三連也開火吧。”

片刻之後,兩側就響起了炮聲,十二枚更粗卻也更短更輕的100mm榴霰彈向西南飛去。有了之前88炮彈的準狠穩作對比,這12枚炮彈看上去就隨意多了,爆炸範圍散布了好大一片,沒什麽太大的戰果,倒是炸得挺熱鬧,波及了不少元軍步兵。

陸秀夫搖了搖頭,又轉向一連的試15式們:“得想個什麽辦法呢?”

試15式是當前工業部門最高制造技術的結晶。炮管材料是最好的酸性平爐鋼,用蒸汽錘鍛造成型,最後用大功率蒸汽機驅動的錳鋼刀頭鉆孔加工出來,使得管身輕而強。不僅如此,它還用了雙層嵌套工藝,也即將一個更粗的短管加熱膨脹後套在炮管尾部,一來增加了壁厚,二來形成了向內的預應力,如此可以承受巨大的膛壓。若是用生鐵鑄造一個同性能的炮管,少說也得兩噸重——這可一點不誇張,這門陸軍炮雖說只有88mm口徑,但是發射實心彈的動能足以與滑膛炮時代的18磅艦炮比擬,後者在明清時期可就是著名的幾千斤重的“紅夷大炮”了。

但也因此,給它帶來了一點點小問題,那就是復位問題。火炮威力巨大,炮身卻很輕,通過簡單的動量定理就可以算出它的後坐距離要比傳統火炮長得多,這就增加了復位所需的工作。不僅如此,它的精確度在某種程度上還使得這個問題更嚴重了——前膛炮也需要復位,但它們本來就打不準,所以瞄準很隨意,推回去接著打就是了,而線膛炮要是也這麽玩,可就失去了精準的意義了。而且,巨大的後坐力還限制了它的射角——仰角越大,由炮車承受的向下的分力也就越大,而為了不讓巨力壓垮炮車,就只能限制射角了。而這就限制了最大射程,使得它空有理論上五千米的最大射程,實戰中卻打不出三千米去。

所以,想讓試15式把“試”字去掉,真正成為野戰稱王的下一代火炮,還是需要解決這個問題才行。

不過,即便是現在這種兩分鐘三發的射速,也足以讓敵軍好好吃一壺了。在龍吟炮的概率覆蓋和試15式的精確打擊下,元軍火炮一個接一個地啞火,再也無法對滕軍和齊軍造成威脅——實際上這兩家的部隊走出去兩百米就停了,佇在野地上當吸引騎兵的靶子,元軍的火炮本來也不怎麽夠得到。而元軍騎兵發動攻擊後,也一下子被兩翼東海軍密集的鉛彈打成了傻子,然後騎著青島馬的東海騎兵就沖了上去玩起了老鷹抓小雞的遊戲,使得他們倉皇敗退了回去。

騎兵們分出勝負之後,旅部立刻來了信號,讓重火力營停止了炮擊。與此同時,進軍鼓響起,三家聯軍踩著鼓點,並不整齊卻爭先恐後地向前面列陣的元軍步兵壓了過去……大局已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