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2)(第3/11頁)

或者是……弟子們可能吃過好幾次苦頭。對於當時所受到的打擊的反應,在反復練習當中,成為一種“招式”,被肉體——潛意識給記憶下來了,這也是有可能。

不管怎麽樣,那都不是意識性的反應。所以他們才會真心相信,不是嗎?

敦子請教嫻習武術的熟人,陳述自己的想法。結果那位熟人說,其他的武術也有類似的情形。

據說在實戰取向的武術中,師父首先會對毫無預備和知識的初學者給予強烈的一擊。弟子之所以贏不了師父,就是因為那最初的一擊。據說大部分都是攻其不備,例如告訴對方“來,伸出右手”,緊接著攻擊左方。

幾乎形同暗算,可是那是招式的基本。武術的招式,是對方這麽打來,就這麽打回去。師父學過的招式比弟子多,所以愈是按照招式操練,弟子就愈是破綻百出。

所以據說不知道招式的話,反而意外地能夠獲勝。如果對方說“來,伸出右手”,就直接拿右手打對方,情形就完全逆轉了。但是一般來說,想要學武的人絕對不會做這種事。所以大部分都會被打敗。

而最初的一擊,在一瞬間確立了師徒關系。除非由於某些機會,遭遇到了超越第一擊的第二次打擊,否則往後底子永遠都贏不了師父。

所以一般而言,無論任何流派,不管弟子變得有多強,都不可能打敗師父。弟子段數慢慢提升,從師父手中傳承奧義,獲得保證,然後出師。即使在技術上超越了師父,也不會直接挑戰打敗師父。就算贏得了師父,也贏不了師公,更絕對贏不了祖師爺。聽說就是因為這樣的結構所致。

據說這全都是因為最初的一擊,這應該近似於宗教中所說的戲劇性的回心吧。換言之,是一種暗示效果,也可以說是洗腦。唯有洗腦解除,弟子才有可能打敗師父,創立新流派。

氣道會的情況也相同吧。

敦子下了這樣的結論。

也就是說……

氣並非什麽看不見的波動,也不是未知的能量。藉由持續性的想像訓練以及反復練習招式,徒眾獲得自我暗示。對於特定的狀況以及訊息,肉體會無意識地做出反應——這就是氣的真相。

就像安慰劑一樣。

那麽……

安慰劑在臨床上確實有效,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論,說它是假的、騙人的。這和套招、串通不一樣。弟子們絕對不是在開玩笑。就算沒有發出未知的波動,人確實也未被觸碰就被彈飛了……

敦子老實把這些看法寫成報導。

她的文章刊登在這個月的雜志上。

雜志四天前發售。

編輯部馬上接到了抗議電話。

這些誹謗中傷嚴重損害本道場信譽,本道場要求立刻回收雜志,在次月號更正並刊登道歉啟事。

總編輯拒絕了。

總編輯認為文章並無意誹謗,同時報導中也沒有中傷的要素。

事實上,敦子自認文章中沒有嘲弄氣道會的意思,毋寧說她是帶著善意撰寫的。她並沒有批評,也沒有胡亂寫些謊言或臆測,只說代理師範所說的氣道法,不是現今的物理科學理論能夠解釋的。

敦子拋棄成見和偏見,盡可能以公正的立場寫下報導,然而他們似乎把敦子得到的結論當成了侮辱。

敦子有點後悔。以前哥哥說過,有人相信,因為相信而得救,那麽即使是假的,也不該加以揭穿。

哥哥說,即使知道那是假的,也不能把它當成假的——不予以揭穿、在這種默契上成立的救贖,就叫神秘學;所以不分青紅皂白加以揭穿,並不一定就會帶來正面的結果。敦子以為哥哥在說宗教和迷信,可是看來並非如此。這番話作為一般論,似乎也一樣成立。

但是敦子也無法拋棄“錯就是錯”這種強烈的信念。這就是連骨子裏都填滿了近代主義的、無趣的自己。敦子隱隱認為,所有的謎團都應該在崇高的邏輯面前屈膝下跪。

完全是啟蒙主義……真教人厭惡。

總編輯說,打電話來的不是會長或代理師範。

應該是純粹深信不疑的一般會員吧。

來電者糾纏不休,一直追問撰稿人是誰?是不是來采訪的女子?

總編輯拒絕回答。他說決定報導是否刊登,是總編輯的權限,對於所刊登的報導,責任全都在他身上,所以沒有義務回答這類問題。當然,總編輯不是為了包庇敦子才這麽說,不過那篇報導是誰寫,可想而知。聽說電話另一頭的人罵道:“叫那個死丫頭再來一次,看我把她給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