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第2/16頁)

“不算宗教,是習俗吧。”

“可是他們會拜拜吧?”

“拜拜?”

“拜拜那個什麽猴子啊,還有很多手的佛像。”

“哦,你說三猴和青面金剛啊。那不是膜拜,是祭祀,那與其說是本尊……,是啊,比較接近紀念碑或供養塔吧。如果講確實地舉行了一定的次數,就會做為紀念將他們祭祀在集會的場所。”

“那樣還不算是宗教嗎?”

“不是宗教。又沒有教義,沒有開山祖師,也沒有固定的本尊。 ”

“你剛才不是說會祭祀嗎?”

“所以說……是啊,大爺,過年時你也會在神龕上擺神酒和點燈吧?那算信仰嗎?”

“說信仰也算是信仰吧,不過我也不是特別相信什麽。唔,算是討吉利吧,是一種習俗嗯?這樣啊,原來如此。那,就像傳統習俗嗎?”

“唔,算是吧。古時候就有叫做待日、待月類似的習俗。即使只論代庚申,也可以追溯到平安年代吧。《續日本後紀》、《西宮記》裏,就記載了宮中庚申禦遊的情形。”

“哦……”木場敷衍地應聲,反正他聽不太懂。“隨便啦。也就是說,跟過年一樣,沒有什麽特別深奧的意義嘍?”

“也不能說沒有意義。”京極堂說著,走近木場身邊,在他旁邊坐了下來。

“習俗和慣例不會毫無意義地形成。”

“徹夜喝酒作樂,除了解悶以外,我想不到其他還會有什麽意義。可是,就算是為了解悶消愁,比起幾個鄰居呼朋引伴定期來上一次,倒不如各自等到憂悶夠了再一起來吧。”

木場這麽說,京極堂笑了。

木場也微微地笑了。

“說起來,為什麽是庚申啊?庚申就跟丙午什麽的一樣,是一種歷法吧?”

木場問得很籠統。但朋友似乎也聽懂了。

“事十幹十二支。”

“老鼠和老虎什麽的十二支嗎?”

“就是所謂的幹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幹,與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支組合起來,共有六十種搭配,可以用來紀年或日,所以庚申每六十日,或每六十年就會碰上一次。大爺喜歡的戊辰戰爭(注:指一把六八年至隔年發生的明治新政府軍與江戶舊幕府軍之間的一連串戰爭。)和壬申之亂(注:六七二年,天智天皇死後,大友皇子與大海人皇子為爭奪皇位而發生的內亂。後來大海人皇子戰勝,即位成為天武天皇,開創集權的律令體制。)的戊辰和壬申也是幹支。不過丙午不念做heigo,而是念做hinoe uma(注:heigo為照漢字字音來念的音讀念法,hinoe uma則是依日語語義來讀的訓讀念法。午(uma)對應十二生肖的馬(uma),故訓讀讀音與馬相同。)。因為十幹對應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和陰陽——兄弟的組合(注:在日本,將陽視為兄(e),陰視為弟(to)。另外,幹支的人文念法eto,即是出自於兄弟(eto)。),丙相當於火之兄,故又讀做hinoe。照這樣推斷,庚是金之兄(kanoe),所以庚申會是庚申(kanoe saru)(注:申(saru)對應十二生肖的猴(saru),故訓讀讀音與猴相同。)之日。”

“所以……才會拜猴子嗎?”

“是啊,不過不只如此。庚申會的根源是比叡山的守護——日吉大社。日吉山王七社裏,神明所使役的動物就是猿猴,而坊間流傳三猴就是天台宗開祖最澄的創作。此外,庚申塔和道祖神(注:多位立於路旁及境界處的石像或石碑,據信可阻止外來惡靈入侵,並守護旅人。)也被混淆在一起。道祖神是賽之神(注:起源於日本神話,伊奘諾命至黃泉之國尋找伊奘冉命,逃回來的時候,為阻止黃泉醜女追上來,擲出去的手杖化成了賽之神。為旅人的守護神。),對應到記紀神話裏的神明,就是猿田彥(注:日本神話中,天孫邇邇藝命(瓊瓊杵尊)降臨時,在前方開路的神明。中世以後,猿田彥與道祖神、庚申信仰結合,成為向導之神。)。此外,猴子也是帝釋天的使者。”

“帝釋天,你是說柴又那裏的嗎?跟這有什麽關系?”

“並非沒有關系。柴又的帝釋天寺院,過去曾因為庚申參拜而名噪一時。它甚至還有一個相當可疑的傳說,說原本下落不明的本尊帝釋天,就是在庚申年的庚申日被人發現。不過這應該是趁著庚申信仰在江戶大流行時,杜撰出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