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3/4頁)

這種推理不僅符合“眼睛像酸漿果(火盆)般,紅得好像要噴出火來”的描述,也暗示了從大蛇的尾巴取出名劍的典故。

還有,因為須佐之男是從鳥發這一帶來到人間的,這一點與斐伊川洪水說相當吻合。如果把整條斐伊川視做大蛇,冶鐵技術發達的鳥發位於斐伊川的上遊,也就是出現名劍的大蛇尾部。

另一個可以證明這種說法的現象就是:斐伊川的河谷裏會有鐵砂的原因是因為源流一帶的土質含有豐富的鐵礦。為了得到更多的良質鐵砂,人們好像曾經到上遊的山區進行開采,所以上遊山區有人為的破壞跡象。人工開采鐵礦的行為讓斐伊川的河中泥沙滾滾,變成了一條黃褐色的河流,看起來的確很像“全身血淋淋,背部泛紅,好像糜爛了一樣,看起來非常可怕”的大蛇。

上述這兩種說法其實可以視為同一種,即認為斐伊川就是大蛇的說法。

第三種說法則是“高志人侵略說”。《古事記》裏有“八歧大蛇,是高志的八歧大蛇”的字句。因此而將高志人比擬為大蛇是有其背景的。高志地區的人很野蠻,經常侵略出雲地區,他們如同惡蛇一樣,帶給出雲地方百姓痛苦。

這個說法雖然也不容怱視,但是因為沒有具體說明高志人與大蛇外貌的關聯,所以不如前兩種有說服力。

除了這三種說法外,當然還有別的說法,可是論說服力和名氣,還是這三種領先。總之,出雲地區的種種特色與現象正是啟發出雲人創造出八歧大蛇這個奇幻之獸的靈感。

不過這些說法有一個共同的弱點:既然《古事記》和《日本書紀》都有關於八歧大蛇的記載,為什麽同樣是八世紀由出雲人自己編纂的《出雲國風土記》裏卻完全沒有提到大蛇之事呢?如果八歧大蛇傳說確實是出雲人自己創造出來的故事,那麽把這個故事編寫進自己人撰寫的風土記中絕對是理所當然的事。可是《出雲國風土記》裏就是沒有提到八歧大蛇。

也有學者主張,收錄在《出雲國風土記》裏的內容是《古事記》和《日本書紀》沒有收或遺漏的部分,目的在於彌補《記紀》[2] 的不足。基本上,《記紀》和《風土記》不會有重復的部分。話雖如此,但覺得這是個謎的人並不會因為部分學者的主張而放棄懷疑的態度,仍然會覺得其中一定有什麽緣故。

吉敷針對八歧大蛇傳說部分研究《古事記》,花了整個晚上。到了第二天星期日的時候,他才好不容易有時間打開波地借給他的史學院學報。

吉敷已經了解以前的學者是如何來解釋八歧大蛇的了,接下來他想知道野村操有什麽看法,做了什麽樣的解釋。波地說過,野村操的說法可以說是前無古人,非常獨特。她的想法到底如何呢?吉敷充滿了興趣。

因為是論文性質的文章,和《古事記》的現代語譯文截然不同,字裏行間的意思很難掌握,吉敷看得非常費勁。如果不是很有興趣知道野村操會有什麽與眾不同的說法,吉敷大概會看到一半就把學報丟掉。

因為要詳細說明的話可能會變成長篇大論,所以就從結論說起吧。野村操的說法可以稱為“大山爆發說”,也可以說是“巖漿流大蛇說”。果然是劃時代的說法。

在《出雲國風土記》裏,大山指的是火之神嶽,也稱為大神嶽。這座山現在已經是死火山,但是從前曾數度爆發,巖漿竄流的模樣不是很接近出雲人對八歧大蛇這個怪物的想象嗎?這是野村操有此說法的根源。

看到野村操的說法後,吉敷不禁大為佩服,深感言之有理。去年三宅島火山爆發後不久吉敷就去了一次。那次雖然是因公出差,但卻讓他有機會目睹了火山爆發之後的地方景象。

那次的見聞中有一個景象讓吉敷至今記憶猶新。他在一家民宅的院子前看到從火山口噴出來,被推湧至此的看似已經冷卻的巖漿。但是,當他稍微靠近一點點那好像已成塊狀的熔巖,就能感受到其散發出來的熱量,這讓吉敷覺得很不可思議。再靠近一點,吉敷看到熔巖上有一個奇特的圓形小洞。讓吉敷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個圓形小洞好像熔礦爐的小窗,可以看到裏面還在燃燒的紅色火焰。

現在回想起來,“像火盆一樣的大蛇的眼睛”大概就是這個模樣吧?炭火在火盆之中燃燒得像要噴出火來的樣子確實符合對大蛇眼睛的描述。

那時駐在當地的警察的話也很有意思。那位警察四十歲左右,他說救災的時候他沿著山路前進,巖漿也在他的眼前沿著山路前進。如果他說的是實際的情況,那麽巖漿前進的速度大概和腳踏車差不多。他還說在他前面往前流動的巖漿不斷地發出“咻、咻”的聲音。那聲音讓人聯想到巨大動物的鼻息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