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詭計與欲望 第六章(第3/7頁)

“借他的書看?”馬辛厄姆驚訝地皺了皺眉。

“是這樣的。我打掃的時候看到那本書放在架子的最底下一層,我很想讀一讀。如果你對這本書感興趣的話,它就放在電視機下面。米莉森特·金特爾寫的《暮光下的玫瑰》。我很多年都沒看到過她出新書了。”

她伸手把書拿過來,遞給了馬辛厄姆。書很薄,還被包在防塵罩裏,封面上畫的是帥氣逼人的黑發英雄,懷裏抱著一個幾乎快昏厥過去的金發女孩,背景裏是怒放的玫瑰。馬辛厄姆翻了一遍,用一種饒有興致又含有一絲輕蔑的口吻說:“我應該能猜到這幾乎不會是他會讀的書。我猜是他的某個選民送給他的,作者還簽了名。我在想他為什麽還要費心留下這本書。”

明斯太太尖銳地說:“他怎麽就不能留下這本書呢?米莉森特·金特爾是個很棒的作家。雖然她最近幾年沒寫多少東西。我偏愛那些能寫出好看的愛情小說的作家,比寫那些可怕的兇殺案的好多了。我受不了那些偵探小說。所以我問他能不能借這本書看,他說可以。”

凱特把書拿過來打開,扉頁上寫著:“致保羅·博洛尼,送上作者最衷心的祝願。”底下是作者的簽名,米莉森特·金特爾,還有日期,8月7日,正是黛安娜·特拉弗斯溺水身亡的當天,但很明顯馬辛厄姆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她合上書,說:“明斯太太,如果這本書您已經看完了,我們需要把它帶回坎普頓小丘廣場。”

“你們隨意。你們別多想,我並沒有要順手牽羊的意思。”

馬辛厄姆問:“他說您能借走這本書之後,又發生了什麽?”

“他問我在坎普頓小丘廣場工作多久了?我說九年了。然後他說,‘這些年於你而言過得好嗎?’我說,和大多數人一樣好。”

馬辛厄姆微微一笑。他說:“我覺得他並不是想問這個。”

“我當然知道他是什麽意思。但是他能指望我說什麽?我完成工作,他們支付給我薪水;每個小時四英鎊,比一般的薪水高,如果我一直待到天黑還會幫我叫計程車。如果工作不合適,我是不會留下來的。但是他們指望用錢換到什麽呢?愛嗎?如果他希望我說我人生中最好的時光就是在坎普頓小丘廣場度過的,那他恐怕要失望了。提醒你們一句,第一任博洛尼夫人還活著的時候情況可是大不相同的。”

“您說的不同是什麽意思?”

“就是不同。那個時候整個房子裏看起來更有生氣。我喜歡第一任博洛尼夫人。夫人讓人感覺非常舒服。但是她沒能待多久,可憐的人。”

凱特問:“您為什麽要繼續在坎普頓小丘廣場62號工作呢,明斯太太?”

明斯太太的小眼睛一亮,她只是簡單地說:“我喜歡給家具打蠟和磨光。”

凱特猜想馬辛厄姆肯定很想問她對於第二位博洛尼夫人的看法,但他還是決定不偏離詢問的主線。

“然後又發生了什麽?”他問道。

“他出去了,不是嗎?”

“離開了家?”

“是這樣的。”

“您確定嗎?”

“聽著,他穿上了夾克衫,拎上了手提包,走過門廳,我聽見正門開了又關上。如果他沒有出去,那是誰出去了?”

“但是您並沒有親眼看到他離開?”

“我從來不會跟著他走到門口,再和他吻別,你是想知道這個嗎?我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但是那就是我在這個人在世上看到他的最後一眼,我也不指望能在另一個世界見到他,這一點是很確定的。”

也許是出於謹慎,馬辛厄姆沒有在這一點上追問下去。他說:“您很確定他把日記本放回抽屜裏了嗎?”

“他沒有帶在身上。聽著,日記本究竟是怎麽一回事?你的意思是我把它偷走了還是怎樣?”

凱特這時候插話道:“日記本現在不在抽屜裏了,明斯太太。當然了,我們並不是在懷疑有人拿走了,它又沒有任何價值。但是確實是不見了,而且可能對破案來說很重要。是這樣的,如果他確實為第二天安排了活動,那麽他離開家的時候就不太可能是一心要去自殺的。”

明斯太太稍稍平靜了下來,她說:“反正他沒帶在身上。我親眼看見他把日記本放回去了。如果他晚些時候又回來拿走了,那也是我不在的時候拿走的。”

馬辛厄姆問:“當然,那也是有可能的。您什麽時候走的?”

“17點,通常都是這個時間。我把午餐用過的餐具都洗幹凈,再做一些下午要做的特別的工作。有的時候是要擦銀器,有的時候是要擦亞麻碗櫥,周二的時候一般都是去書房打掃書上落的灰塵。我在那裏從14點30分待到16點,然後去幫著馬特洛克小姐準備下午茶。他那個時候肯定還沒回來。如果有人從門廳走進來我應該能聽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