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廣場恐懼症(第4/4頁)

“我不明白。”約拉說。

“舊紮戈拉是你文件上要去的目的地。但是你得在切爾納沃德[9]下車。火車會在那裏逗留一會兒。你可以下車,孩子可以活動一下腿。然後你需要面帶微笑地離開火車。你沒有行李,手裏也沒有東西,一有機會你就帶孩子溜走。康斯坦薩[10]就在那裏往東三十英裏。你要麽走路要麽找到什麽人可以帶你們乘車去那裏。”

“康斯坦薩。”約拉重復著,使勁記住每一個讓她發蒙的名詞。

“那裏以前屬於羅馬尼亞,以前。現在是保加利亞的。明天誰知道是誰的。重要的是那是一個港口,納粹的控制不是很嚴格。從那裏你可以乘船去伊斯坦布爾。從伊斯坦布爾你就可以隨便去哪裏了。”

“可是我們沒有錢買票啊!”

“我這裏有些馬克給你們做旅費。信封裏這點錢足夠讓你們倆去一個安全的地方。”

約拉看看四周。房間裏幾乎沒有什麽家具。突然她明白了前天屋子裏那些奇怪的聲音是什麽了。老人是幾乎把所有的東西都賣了,好湊夠錢讓他們倆逃走。

“這可讓我們怎麽感謝你呢,拉斯法官!”

“不用。你們的旅途會非常危險,我也不知道這個出境簽證是不是能保護你們。上帝原諒我,但是我希望我不是把你們推向死亡啊!”

兩個小時後,約拉費力地把尤岱拖出來,來到樓梯口。剛要出去,突然她聽到一輛卡車停在了門口。每個在納粹統治下生活的人都知道這聲音意味著什麽。整個過程就像一種旋律:先是刺耳的刹車聲,跟著是有人大聲吆喝,然後是間奏曲般沉悶的靴子踩在雪地的聲音,這聲音越來越清晰,已經踏到木地板上。此時,你除了禱告這種聲音可以離你而去,沒有任何辦法。而這種不祥的聲音卻在一步步接近來到門口。稍停片刻,就會傳來尖叫和混亂的哭聲,夾雜著機關槍的獨奏。當這“音樂”結束的時候,燈就又亮了,鄰居們又回到桌子前,母親們臉上帶著笑容安撫家裏其他人,好讓他們相信其實隔壁什麽也沒有發生。

約拉對此了如指掌。她一聽到車聲,就迅速躲到樓梯底下。士兵闖進了老法官的家,其中一個士兵神情緊張地拿著手電筒來回照著大門。手電光劃破屋子的黑暗,幾乎照到約拉的鞋子。尤岱緊緊抓著她,像一個受驚嚇的小動物。約拉使勁咬住嘴唇,不讓自己叫出聲來。士兵離他們太近了,她都可以聞到他們皮大衣的味道,還有冰冷的槍上的金屬味道和機油味。

樓梯天井那裏傳來一陣很大的響動。士兵停止了搜查都沖向樓梯那裏,一個士兵在那裏慘叫。約拉抱起尤岱出了大門奔到街上,再盡力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慢慢地走著。

[1] 亞喀巴:約旦西南部港市。

[2] 波雷特·發佛(Brett Favre):美國著名橄欖球隊員。

[3] 金·貝辛格(Kim Basinger,1953年12月8日—):一位美國電影與電視劇演員,也曾是一位時尚模特。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4] 伍迪·艾倫(Woody Allen,1935年12月1日—):美國電影導演、編劇、演員、作家、音樂家和劇作家。

[5] 水晶之夜(德語kristallnacht):又稱碎玻璃之夜,指1938年11月9日-10日淩晨,納粹黨與黨衛軍襲擊德國全境和部分奧地利的猶太人事件。是夜,德國境內猶太會堂、絕大部分猶太商店和住宅玻璃被砸,九十一個猶太人死於非命,三萬猶太人被捕。

[6] 新克朗倫匯報:奧地利最大的報紙。

[7] 成人禮:為滿十三歲的猶太男孩舉行的成人儀式。

[8] 舊紮戈拉(stara zagora):保加利亞城市。

[9] 切爾納沃(Cernavodă):羅馬尼亞的城鎮,位於該國東南部多瑙河畔。

[10] 康斯坦薩:世界最大港口之一,在羅馬尼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