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導的秘密(第3/15頁)

“匿……名……信?”秦思偉一字一頓地說,臉上疑雲密布,“什麽匿名信?”

“哦?你們不知道匿名信的事嗎?”仇斌樂不可支,“我就知道胡院長他們一早上關在辦公室裏嘀嘀咕咕的,肯定是要搞什麽貓膩!”

服務員端來了飲料和幹果,仇斌喝了幾口果汁,開始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前天,我們學院包括書記院長在內,每一個老師都收到了一封匿名電子郵件。郵件裏說,魏平青最近三年發表的二十篇學術論文中,有十二篇是一字不差地翻譯了國外學者的論著,而後署上自己的名字發表,是赤裸裸的抄襲行為。郵件裏還附上了這十二篇論文原版的電子版全文,還有在國外期刊發表的時間和刊號,頁碼及作者,同時還有魏平青發表的論文的電子版全文。一目了然啊!我數了一下,有五篇論文連題目都沒有換。”

“也就是證據確鑿了?”

“百分之百的確鑿。”仇斌感嘆著,“要說這魏大教授也真夠聰明的,只抄襲國外學者在外文期刊上發表的論文。而且,這十二篇論文裏,有九篇的原文是法文。現在國內的學者常讀英文期刊的很多,但是能讀法文期刊的就少了,他就是想鉆這個空子,把別人的成果據為己有。”

“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學院打算怎麽處理呢?”我問道。

“這種事,當然不會就那麽算了。”仇斌嘟著嘴,“當天上午,院領導們就開了一上午的會。到了下午,院長和書記就被叫到校長那裏去了,回來的時候臉色很難看。聽說校長辦公室和紀檢也收到了同樣的匿名郵件,校領導十分震怒,要求經濟學院查明情況上報,揚言要嚴肅處理。不過有意思的是,學院裏還沒來得及提出處理意見,魏平青就死了。”

“前天……匿名信。”秦思偉匆匆地在筆記本上做著記錄。

“仇老師,關於那匿名信,難道真的不知道是誰發的嗎?”我問仇斌,“總會有個懷疑對象吧?比如平常和魏平青關系不好的人。”

“你算是說對了。”仇斌笑得像一朵開了半年的牡丹花,“其實大家心裏都有數,一定是學院裏的老師,否則就不用藏頭露尾了。經濟學院裏能看懂法文的人並不多,算上魏平青,也就兩三個。這幾個人嘛……要說跟他有仇也談不上,但是關系確實不怎麽好就是了。尤其是樊榮,他原來和魏平青是鐵哥們兒,同門師兄弟嘛。但是去年兩個人徹底鬧翻了,樊榮還放出話來,說絕對不會放過魏平青。”

“因為什麽呢?”秦思偉放下手中的筆。

“是這樣,去年年底學院裏有一個博導的名額,申報的人不少。但是我們都清楚,最後的人選只能是樊榮和魏平青其中之一。他們兩個人都是胡院長的學生,也都是有名的青年專家。樊榮是二〇〇四年評上的教授,魏平青則是二〇〇七年剛評上教授,按理說,樊榮的機會更大一些。但是,魏平青突然拿出了兩篇論文,一篇是二〇〇八年六月他發表的,另一篇是二〇〇八年九月樊榮發表的,兩篇論文從題目到內容居然一模一樣!”

“也就是說,樊榮抄襲了魏平青的文章?”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都說兔子不吃窩邊草,這個樊榮好歹也是教授,怎麽能犯這種低級錯誤?

仇斌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嘿嘿”幹笑了兩聲:“所有人都知道這裏面一定有蹊蹺。樊榮不是傻子,怎麽可能一字不差地抄襲自己同事的文章呢?可是白紙黑字擺在眼前,不信又如何?”

“樊榮怎麽解釋的呢?”

“樊榮說是魏平青偷了他的原創,有意思吧?可是人家的文章明明是早他三個月發表的。最後的結果就是,魏平青評上了博導,樊榮被罰停招一年的碩士生。就為了這件事,樊榮恨死了魏平青。”

“你懷疑匿名信是他寫的嘍?”秦思偉說。

“我可沒這麽說。”仇斌狡詐地說,“你們應該去問問樊榮。他和魏平青是鄰居,怎麽可能什麽都不知道呢?”他特別地加重了“鄰居”二字,暗示之意昭然若揭。

秦思偉只是輕輕點了點頭:“嗯,我們會去問的。”

仇斌對秦思偉的反應顯然有些失望,他舔舔嘴唇說道:“你想想看,院領導們為什麽要故意隱瞞匿名信這麽重要的事情?”

“家醜不可外揚嘛。”我說,“最近社會輿論對學術造假十分關注,這件事要是傳揚出去,別說經濟學院,就是工大的面子上也會非常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