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伯恩的通牒(5)(第2/5頁)


  不過,新任的蓋茨夫人卻想出了幾個主意,可以改善夫妻二人共同生活的前景。其中之一就是先不馬上從事法律職業——與其去一個差勁的事務所,還不如不去;他要是去當私人執業律師(上帝保佑別讓這種事發生),肯定會招來特定的一個客戶群,也就是那些請不起知名律師的人。最好還是充分發揮他的天賦:他的身高令人過目難忘;他的頭腦反應敏捷,能像海綿那樣吸收知識,再加上他幹勁十足,因此足以輕松應對繁重的學術工作。伊迪絲利用她那筆不算多的“信托基金”,為自己的丈夫重新塑造了外表。她給他購置合適的衣服,還請來傳授舞台發聲技巧的教練,教丈夫掌握戲劇性的演講方式,培養引人注目的台風。這位笨手笨腳的畢業生很快就煥發出林肯一般的氣質,還隱約帶著幾分約翰·布朗JohnBrown(1800—1859),美國廢奴主義者,1859年在弗吉尼亞發動武裝起義,要求廢除奴隸制。起義遭到軍隊鎮壓,布朗於同年12月被處以絞刑。的風範。另外,仍置身於大學環境之中的他也逐漸成了一名法律專家。他一邊給研究生上課,一邊攻下一個又一個學位,後來他對幾個特定領域的精通程度已無人能及。他發現,那些曾將他拒之門外的著名律師事務所,現在卻追著攆著要聘他。
  花了將近十年時間,這個策略才產生了切實的效果。起初的回報雖然稱不上驚天動地,但至少算是一種進展。法律評論刊物(先是小報,然後是大刊)開始登載他那些頗有爭議的文章。這不僅是由於文章的風格,也和內容有關。這位年輕副教授寫出的文字很有誘惑力:既引人入勝,又深奧難解;時而辭藻華麗,時而幹脆利落。不過引起經濟界某些小群體關注的,卻是他文中隱約浮現出來的觀點。國家的氣氛在變化,慈善的大社會已開始分崩離析,尼克松那幫人杜撰出來的各種代名詞——如“沉默的大多數”、“吃福利的懶漢”,還有那個帶著貶義的“他們”——引發了諸多弊病。平地而起的卑鄙之風在不斷擴展,遠非正直而有遠見的福特總統所能阻止,水門事件的重創已削弱了他的力量;極有才幹的卡特總統同樣擋不住這股風氣,因為他在細枝末節的瑣事上耗費了太多精力,無法以富於同情心的方式來領導國家。肯尼迪總統的那句名言“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些什麽”已經過時,取而代之的則是“我能為我自己做些什麽”。
  倫道夫·蓋茨博士踩準這股無情的浪潮登上了浪尖,學會了用悅耳動聽的方式來表達意見,而他日益豐富的尖刻詞匯也正配得上這來臨的新時代。按照他如今已臻精妙的學術觀點——涉及法律、經濟和社會方面——大即是好,富足則要比匱乏可取得多。他對支持市場競爭的法律發起抨擊,稱它們會窒息更大規模的產業增長計劃;他認為這些產業增長將帶來各種各樣的利益,能惠及每一個人——呃,差不多是每一個人吧。歸根結底,這是一個達爾文式的世界;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能生存下來的始終是最強者。鼓點擂起,鈸聲敲響,操縱經濟的人物找到了一個聲援者,這位法律學者為他們大兼並大融合的“正直”夢想平添了一抹可敬的光彩;當然,淘汰出局、接管企業和廉價倒賣之類的行為全都是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著想。
  受到召喚的倫道夫·蓋茨急不可耐地投入這些人的懷抱之中,用自己雄辯的技巧把一個又一個法庭震得啞口無言。他取得了成功,但伊迪絲·蓋茨卻不知道這一切究竟是福是禍。她原先設想的當然也是一種頗為愜意的生活,但並不是像現在這樣身家數百萬,乘著私人噴氣機滿世界飛,一會去棕櫚泉曬太陽,一會又去法國南部遊玩。丈夫的文章和講演有時會被用來支持一些在她看來毫不相幹或顯然有失公允的事業,這也讓她深感不安;他對她提出的論點總是置之不理,還說那些案例從知識層面而言完全是可以對應的。更重要的是,六年多來她都沒有和丈夫同榻而眠,甚至都沒睡在一間臥室裏。
  她走進書房,突然又停住了腳步。他倒抽一口氣,猛地扭過頭來,嚴峻的目光中滿是警覺。
  “對不起,我沒想到會嚇著你。”
  “你總是敲門的。剛才怎麽不敲?你知道我集中精力的時候會怎麽樣。”
  “我說了,對不起。我心裏有事,剛才也沒想。”
  “這話有點矛盾。”
  “我是說,沒想著要敲門。”
  “我問的是你心裏的事情。”著名律師問道,好像對妻子長沒長腦子頗有些懷疑。
  “請你別跟我耍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