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浜中學識淵博,而且做了許多功課,伊瀨不能信口胡說。何況,從浜中的眼神就能明顯看出,他提出這個問題是為了考驗伊瀨的知識儲備。

伊瀨首先想到的是能樂。在能樂裏與“浦島”有關的歌詞中,浦島傳說中漁夫的位置由浦島明神替代,玉盒則變成了不死靈藥。

“你應該也讀過浦島能樂的歌詞吧。我記得不太清楚,大致應該是這樣的:‘丹州水之江上有浦島明神,下了聖旨命你快去朝拜。’可見,浦島的故事自古以來就在這片土地上世代相傳。”

伊瀨一邊說著一邊暗自琢磨:自己為什麽一直沒想起來呢?浦島傳說在這裏流傳久遠,眼前就有祭祀浦島大明神的網野神社,自己卻還是犯了迷糊。多虧浜中不懷好意的質問的刺激,伊瀨的記憶才勉強蘇醒過來。

“啊……原來如此,是從能樂歌詞裏來的啊。”

浜中說話時帶著鄙夷的眼神,伊瀨被激怒了:“究其根源,誠如神社的起源介紹中所言,應該來自《丹後國風土記》。《萬葉集》中也記錄了住之江和浦島的故事,可見這確實由來已久。至於你的問題——為什麽浦島傳說偏偏在丹後國的海岸最為流行,我想,多半是受中國的影響吧。”

“我也這麽認為。”浜中得意洋洋地說。

“據民俗學者研究,在中國也有著與浦島傳說和羽衣傳說類似的神話故事【8】。但為什麽浦島傳說不是在受中國影響最深的出雲國,而是在丹後國廣為流傳呢?”浜中追問道。

“這個嘛,我個人以為是兩地所屬的古代文化圈,即出雲圈和但馬圈的差異造成的。在奈良時代,出雲圈與大和朝廷的所謂中央圈仍處於分離狀態,而但馬國早就被納入了中央圈,這自然會在《丹後國風土記》中有所反映。”伊瀨惴惴不安地講述著自己的想法。

“我也這麽認為。”浜中贊同道。但這也可能是一種嘲諷。

“哦?你也這麽認為?”

“我完全同意您的觀點。浦島傳說是海洋族群的神話,但在當時,這個海洋族群已被融入大和的勢力範圍。這裏保留著‘住之江’的名字便是證明。在《延喜式》中,‘住之江’這個地名在很多地域都能見到。‘住之江’後來常被寫為‘住吉’,讀音仍與‘住之江’一致,如攝津的住吉,就保留了這種古老的讀法;而山陽地區和北九州的住吉卻沒有保留。九州的住吉位於宗像神社附近。根據《神武天皇記》的記載,宗像一族是北九州的海洋族群,很早就跟大和朝廷結盟。如您所知,神武天皇離開日向,從速吸瀨戶經關門海峽,臨時停泊於西邊的崗水門。本應東行的神武天皇軍團為什麽要暫時前往西方呢?因為那裏有掌控日本和朝鮮之間海上交通權的海洋族群。這麽看來,名為‘住之江’或‘住吉’的地方都是古代掌握制海權的族群遺留下來的。其證據便是,那些地點全都位於瀨戶內海沿岸,只有這裏的住之江孤零零地存在於裏日本【9】。”

不知道浜中的這些知識從何而來,多半是將讀過的許多書上的東西拼湊在一起,臨時形成的說法吧。伊瀨明白,在這一點上,浜中和自己半斤八兩。看來,他只是為了表達他的觀點,才向伊瀨發問的。

不過,浜中的理論聽起來挺有趣。如他所言,名為“住之江”或“住吉”的地方的確集中在瀨戶內海沿岸,在攝津、播磨、長門、阿波、壹岐、對馬等地都有分布。住吉神社祭祀的神明是表筒男、中筒男、底筒男,他們是阿曇、海犬養等海洋族群的祖先。宗像神社的所在地——福岡縣的宗像、怡土、絲島三郡都有名為“海部鄉”的地方,想必皆是古代海洋族群的聚居地吧。

“為什麽只有但馬的住之江位於裏日本呢?”這次輪到伊瀨提問了。

浜中答道:“這是因為那裏還殘存著包括‘住之江’這一地名在內的古老痕跡。前面說過,‘住吉’的說法是後來出現的,‘住之江’是其原型。瀨戶內海沿岸的海洋族群是統一聯合體,東山陰沿岸也有這一古老的族群居住。對馬暖流流經山陰、北陸和本州東北地區的海岸,但裏日本只在但馬國有‘住之江’,這意味著在奈良時代,那裏的出雲民族尚未完全同中央融合。這一點,從出雲國常年向朝廷進獻《出雲國造神賀詞》也可以看出來。北陸和本州東北地區之所以沒有‘住之江’和‘住吉’這樣的地名,是因為那裏尚未受到所謂的‘皇化’,即大和政權的影響。”

浜中的理論越聽越令人信服,這可真奇妙。

“這就讓人忍不住產生聯想。”浜中的娃娃臉上浮現出興奮的神色,他用舌頭舔了舔嘴唇,似乎想一鼓作氣講個痛快,“《日本書紀》中不是記錄了田道間守的傳說嗎?如老師所知,垂仁天皇時期,天皇命田道間守去常世國尋找非時香果。田道間守跨過大海,遠赴常世國,備嘗艱辛,終於在十年之後帶回了非時香果。但天皇已經駕崩,田道間守在天皇的陵前哭號,悲慟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