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2/6頁)

伊瀨大致猜到了浜中要做怎樣的推論,臉上流露出不耐煩的神情。

“一般認為,田道間守是三宅連的祖先,是從朝鮮來的歸化人【10】。不過我倒覺得,他應該是這一地區海洋族群的成員。‘田道間守’與‘但馬’在日語中發音很相近,不是嗎?垂仁天皇之所以會派他前往海外的常世國,就是因為他來自但馬海洋族群。”

“原來如此。”果然扯到那上面去了。不過,這個觀點歷史學家還沒有提過,多少具備一點傾聽的價值,伊瀨想。

“《日本書紀》也好,《古事記》也好,都是用漢字來表示古日語,所以會產生誤會。拋開《古事記》的漢字部分,而專注於表音的假名,就會得到有趣的發現。比如,‘田道間’與‘但馬’的發音一致,從這個意義上說,‘田道間守’也可以寫作‘但馬守’。這樣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如果將‘守’理解為海洋族群的首領,那‘但馬守’的意思不言自明。”

“我也這麽認為。”這次輪到伊瀨贊同浜中了。兩人這麽一前一後,互相贊揚,讓伊瀨覺得很舒心。“民俗學者也說過,田道間守為尋找非時香果,遠赴海外的常世國,十年後回國時,垂仁天皇卻早已駕崩,他必然覺得人生宛如幻夢,毫無意義,這與浦島太郎打開玉盒時的感受相通。”

“老師,”浜中說,“中國的神話在這裏得到了印證。浦島故事中的海底龍宮,對應的是中國神話中的仙山,也就是蓬萊山。學者認為,浦島故事的原型乃中國神話,奈良時期輸入日本,然後改頭換面,變山為海。如果這一學說成立,那它不僅反映了中國和日本的地形差異,而且也折射出海洋族群對海洋的強烈意識。稍微發散開去,中國不是也有類似‘羽衣傳說’的故事嗎?那原本也是發生在山中的,輸入日本後,故事舞台就變成了海邊……”

“是三保松原吧?”

“那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地點。據調查,日本的許多地方都有羽衣傳說流傳。”

話說到這裏,背後傳來了木屐踩踏沙粒的聲音。

伊瀨轉身一看,一位古稀老人正眯眼站在那裏。他穿著白色和服和藍色的褲裙,不用問就知道是這座神社的神官。

由於專注交談,浜中和伊瀨都沒有注意到他是什麽時候來的。不過,老神官似乎聽到了談話的最後一部分。

“這附近也有羽衣傳說。”與伊瀨視線相交的瞬間,神官張口道。他嘴裏的牙齒掉光了,說話時白色的胡須一顫一顫的。

“您是這裏的神官嗎?”伊瀨低頭行禮後問道。

“是的。我是這裏的禰宜【11】。方才,我看到這位年輕人……”神官瞟了眼一旁的浜中,“……取了一份本社歷史的宣傳單,於是想見見來參拜的客人,不知不覺就跟在了二位身後。最近,像你們這樣的參拜者已經絕跡了。當地人姑且不提,就連別處來的人路過鳥居時,眼皮都不會擡一下……不好意思,請問你們是從東京來的嗎?”

“是的。”伊瀨答道。

“是投宿在城崎,順便來這裏逛逛的吧?”

“我們是專門為參觀這座神廟而來的。”

“那太難得了。聽二位剛才所言,你們對浦島傳說知之甚詳啊。”

“哪裏。我們只是隨口聊聊罷了。”

“據我所知,羽衣傳說在附近就有遺跡可尋。這裏的東邊有個地方叫舟木,那裏有一座奈具神社。雖然現在廟宇無存,但那正是祭祀羽衣仙女的神社。”

“哦?也就是說,這個地方罕見地同時流傳著浦島傳說和羽衣傳說啊?”伊瀨的興趣被激發了出來。

浦島傳說本就與羽衣傳說存在相似點,可以說是姊妹傳說。凡間的漁夫浦島太郎去龍宮待了很久,而羽衣仙女被偷走衣服,無法返回天上,只好留在凡間與當地漁夫結為夫婦。在能樂的歌詞中,漁夫歸還了仙女的衣服,仙女為了答謝漁夫,一邊跳舞給他看,一邊飛上天空。但這是後人改編的版本,故事的原始結局是,仙女滯留凡間,再也沒能返回天上。

聽神官講述舟木流傳的羽衣傳說,其結局也是仙女因為衣服被盜而無法回到天上,在此地終老。可見,神話的原型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丹後國中郡有一座比治山,山頂有一眼泉,名叫真井,據說曾有八名仙女降落其中沐浴歇息。附近山中的一對老夫婦看到她們,偷走了一名仙女的衣服。其他幾名仙女沐浴完後都飛升上天,唯獨羽衣被盜的仙女怎麽也飛不起來,只好躲在水邊,羞怯地哭泣。老夫婦前來安慰,把她帶回了家。仙女無奈地在老夫婦家住了十年,想的念的都是要返回天上。她多次央求老夫婦,老夫婦卻總說她是他們的女兒,不願成就仙女的願望。仙女天天思念故鄉,以淚洗面。見此情狀,老夫婦終於妥協,將羽衣歸還給仙女。為報答老夫婦多年的殷勤照顧,仙女教會了他們如何釀酒,然後離開了老夫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