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3/6頁)

“你的意思是,沒有明顯的跡象表明那裏是兇案現場?”

“唔,可以這麽說。”

“警部先生,讓我們假設屍體是從別的地方轉移來的,即被害人在另一地點被殺,然後埋在發現屍體的地方。這就意味著,屍體是被搬運過來的。警方是否也在對這方面進行搜查呢?”

“當然,我們考慮了所有的疑點,正在全面展開搜查。一旦有所發現,就會全力以赴,重點突破。”警部漲紅了臉說。

浜中直言不諱,伊瀨不禁為他捏了一把汗,但浜中絲毫不以為意。“明白了。另外,那塊船板碎片一下子成了重要的證據,上面‘第二海龍丸’幾個字的筆跡是否與匿名信中一致呢?”

“送信人故意用難以辨認的片假名書寫,所以不能明確加以比較。不過,如今看來,應該說兩者之間必有關聯。”

“請恕我直言,如果您這裏還保留有船板碎片,我能不能拍張照?”

“抱歉,木板送到總署去了,不在這裏。”

“啊?”

見專程從東京趕來的浜中臉上失望的表情,為人和藹的警部可能覺得過意不去,於是說:“但我們拍下了船板的照片,只要你保證不對外發表,我就可以借你一張。”

“這實在太好了。警察拍的照片想必相當清晰,而且從許多角度都拍了吧?”

警部點點頭,叫來一名年輕警員,交代了照片的事情。

“如果第一現場在京都府內,那就必須通知府內其他警察署。京都府的警察展開部署了嗎?”聽浜中的語氣,仿佛自己就是搜查主任。

但警部臉色如常,溫和地回答道:“已經報告上去了。我想應該正在安排警力吧。”

警部如此客氣,是為了對專程從東京趕來的雜志記者表達敬意吧。

“如果屍體是從很遠的地方搬來的,那就要使用機動車;如果是從近處搬來的,就應該是用兩輪拖車之類的工具。這方面的偵查進展如何?”

“這條線索也在我們的考慮之中,但還沒有展開偵查。搬運工作多半是在夜間進行的吧。”警部輕率地斷言。

“屍體有沒有外傷?”浜中又問。

“驗屍階段沒有發現外傷。你想問的是頭骨上有無裂痕、有無骨折之類的創傷吧?答案是沒有。不過,在城崎方面的詳細檢查出結果之前,還不能妄下結論。”

“沒有抵達骨頭的砍傷無法從屍骨上體現。可如果是被勒死的,就會發現頸部軟骨折斷的痕跡。”

“也沒發現類似的痕跡。”

“也無法確定是不是毒死的?”

“嗯。畢竟只有骨頭了。”

“即使只有骨頭,也能檢測出是否含砷。但最近很少有人使用砒霜之類的古老毒藥了。在古代,砒霜也被稱作蠢人的毒藥……”

見浜中又要開始賣弄學識,伊瀨連忙開口打住他的話頭:“既然被害人身份不明,那你們有沒有查過失蹤人口,或者離家出走的人呢?”

“我們聯絡了全國各警察署,但查明被害人身份還有待時日。”警部面對伊瀨說。浜中一開始就介紹伊瀨是小說家。

“被害人的身份會不會與船有關?”

“你是從木板碎片上的‘第二海龍丸’幾個字想到的吧?其實,木板碎片剛挖出來時,我們就做了相應的調查。”警部微笑道,“可是,當時沒有發現任何關聯。在京都府登記在冊的船中,根本就沒有叫‘海龍丸’的,更別說‘第一’‘第二’了。向全國發出求助之後,找到了大約五十艘叫海龍丸的船,可都看不出跟本案有何關系。而在‘海龍丸’之前加‘第一’‘第二’之類編號的船,則一艘都沒有。”

“是嗎……”伊瀨沉默片刻後,又問,“案發前後,附近有沒有二十七八歲的女子出沒?”

“很多啊。”

“哎?”

“京都、大阪、岡山地區都有許多客人來木津溫泉,其中不少是女性。”

“這樣啊。”伊瀨真是服了自己。他一心想著這裏是鄉下,居然連溫泉都忘了。

浜中見伊瀨的發問告一段落,於是請求道:“警部先生,能把那些照片交給我們了嗎?”

伊瀨和浜中坐上了當天晚上的火車。

離開警察署後,他們又前往城崎的報社,同一直與浜中有聯絡的記者會面,打聽對白骨的調查結果。但記者並沒有提供比警部更多的信息。白骨上沒有裂紋,沒有骨折,也沒有檢測出毒物,所以無法斷定兇手是用什麽方法殺死被害人的。

傍晚,兩人乘火車離開城崎,在京都換車,抵達東京時已經是次日上午十點左右。

“雜志定在十一月十日發行,之後會陸陸續續得到一些反響。我很期待呀!”浜中在列車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