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案 腐臭古井(第4/7頁)

“空心的還是實心的?”通過現場勘查的痕跡,再結合死者的損傷,可以更準確地推斷出致傷工具,所以我急切地問林濤。

林濤仔細地觀察了壓痕幾分鐘,擡起頭對我說:“目前看,應該是實心的。”

我點了點頭:“樓上的枕頭上也有類似的痕跡,不過看不清楚,結合這兩處痕跡看,這應該是兇器打擊死者打偏了留下的痕跡,那麽就可以斷定兩名死者都是在睡眠狀態下被襲擊的。怎麽樣?可有什麽其他發現?”

林濤搖了搖頭,說:“他們說可疑的物件都看過了,沒有發現可能與本案有關的證據。”

我輕輕推開廚房的門,和林濤先後走進去巡視了一周。廚房如同院子裏一樣,很整潔,鍋碗瓢盆都分類擺放著。廚房裏沒有發現剩菜剩飯,但是冰箱裏放著不少新鮮的蔬菜和肉。

“不是說家庭條件不好嘛?”我說,“吃得不錯啊。”

“看來他們是定期去鎮裏買菜,夥食看起來是不錯,但是這麽多菜他老兩口得吃上很久吧。”林濤說。

“對,村民最後一次見他倆就是他們從鎮上買菜回來。”我想起了劉支隊說的話。

正準備離開廚房,林濤說:“你看,這裏有血。”

我順著林濤的指尖看去,原來廚房窗戶下的灶台上有滴落的血跡。看到滴落的血跡後,我們又趴在地上仔細觀察地面。雖然廚房是土質的地面,但是我們還是在土的表面發現了幾滴滴落狀的血跡。

我推開廚房的窗戶,說:“林濤,看來死者的屍體是被兇手從這裏的窗戶扔出去的,然後兇手再繞到屋後把屍體扔進井裏的。”

林濤說:“對,應該是這樣,不過,這能說明什麽呢?兇手這樣是節省運屍拋屍的路程。”

我神秘地一笑,說:“很有用。”

3

“你想想,”我接著說,“兇手直接把屍體從這裏扔出屋外,那麽就說明他早就知道窗戶的後面有一口古井。”

“你是說他對地形非常熟悉。”林濤說。

我笑著點點頭,走出了屋子,到位於院子東側的一間小房裏看了看。

小房和兩層小樓是相連的,房子很狹小,房子的北側沿墻壁砌了一座池子,池子有1米多高。我指著池子問身邊的大寶:“這個是做什麽用的?”

大寶說:“這個池子是農村儲存糧食用的,池底和四周都用塑料布鋪好,糧食儲存在裏面,上面再蓋上塑料布,可以防潮。”

“可是,”我指著池子裏面說,“這裏面怎麽會有麥稈?”

正在此時,劉支隊走了進來,急匆匆地說:“聯系上死者的兒子了,他兒子說前不久剛郵寄了5000元錢回來,估計也就是上個月底能到這邊。”

“現場沒有錢,床頭櫃暗格被打開了。”我說,“看來兇手是得手了。”

“不過,”大寶說,“這個兇手時間卡得還真準啊,這邊錢剛到賬,他就來作案,難道真有這麽巧合的事情?”

我沒有應答,繼續指著池子裏的麥稈問:“劉支隊,你看看這裏的麥稈,是做什麽用的?”

劉支隊探頭看了看池子裏面,說:“不知道,這裏不應該有麥稈,這裏應該全是糧食。把麥稈放在裏面,以後取糧食的時候不會很麻煩嗎?”

我指了指房子南側的麥稈堆說:“麥稈是從那裏拿過來的,為什麽要把麥稈放在這裏?”

“這裏的麥稈不多,”劉支隊說,“應該是家裏留下來生火用的。”

“有沒有可能是兇手搬來這裏,準備把屍體放在池子裏焚燒呢?”我大膽地推測了一下。

“完全有可能。”大寶支持我的看法。

“兇手開始準備焚屍,但沒有拿過來多少麥稈,想法就發生了轉變,這是為什麽?”我說,“從焚屍變為藏屍,說明兇手意識到如果著火會很快發案,他要拖延發案的時間。”

“之前我們確定了兇手肯定是熟人,而且兇手殺人後需要逃離的時間,所以才會藏屍拖延發案時間。”大寶補充道。

“我知道你們的意思了。”劉支隊說,“我馬上就安排人去查一下死者的熟人,尤其是案發後離開家的熟人。”

我點了點頭,說:“先去殯儀館檢驗屍體吧。現場勘查完以後,封存現場,以備復勘。”

坐在趕往殯儀館的警車上,我和大寶都低頭思考。

“熟人作案是沒有問題的。”大寶說,“了解井的位置,了解廚房的窗戶後面是古井,殺人後藏屍拖延案發時間,趁被害人熟睡中下手,知道床頭櫃有暗格,甚至知道死者在前不久拿到了一筆錢,這不是熟人作案是什麽。”

我摸了摸胡楂,說:“這個沒問題。剛才我又想到一個問題。”

大寶說:“什麽?”

我說:“你有沒有注意到,現場的電視機是處於開啟狀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