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3/4頁)

賈克斯二十一歲時,將塗鴉作品覆蓋了整整兩節地鐵車廂的一側——幾乎要畫滿整個車廂,這是每個塗鴉王的夢想。他也完成了一些作品。賈克斯曾經嘗試創作一幅塗鴉代表作,但他能想到的不僅僅是一幅作品。他要某種能夠令人窒息的東西,這種東西能讓一個排水溝旁的毒蟲,或者一名從新澤西坐城際火車到華爾街上班的人駐足凝視良久,並且想:天哪,這可真他媽的酷!

那些日子真是不錯,賈克斯回想著。他曾是一名塗鴉王,曾經身處於自哈萊姆文藝復興以來最有影響的黑人文化運動——嘻哈運動——的中心。

當然,這場文藝復興一定會有定義。但對賈克斯來說,那些都是聰明人的事兒。文藝復興是腦袋想出來的,但嘻哈卻是從內心靈魂深處爆發出來的。它不是來自於學院或作家的象牙塔,而是來自於混亂的街道,來自於那些生活貧困、家庭破碎的孩童,他們憤怒、掙紮、絕望,每天遊蕩在滿是藥販子丟棄的小藥瓶和血跡斑斑的人行道上。它是那群默默無聞的人發出的怒吼……嘻哈源源不斷地將電力灌注到你的身體和靈魂裏:在DJ播放的音樂中,在嘻哈樂手饒舌的說唱中,在霹靂舞者的舞蹈中,以及,在賈克斯貢獻的塗鴉中。

這裏其實是一百一十六街,他停下來,凝神看著以前由伍爾沃斯家族所擁有的“五角商店”原址。那家商店在著名的一九七七年大停電後的混亂中沒有幸存【注】,但在那塊地方冒出來的卻是一個美妙的奇跡——全國首屈一指的嘻哈俱樂部,哈萊姆世界。三層樓有你能想象到的所有音樂——激進的、令人上癮的、電聲的。霹靂舞者像舞蹈家一樣地旋轉,身體像暴風雨下起伏的波浪。DJ為擠滿了人的舞池旋轉著黑膠唱片,而嘻哈樂手更是在和麥克風做愛,他們那原始的、讓所有人震顫的音樂溢滿了所有空間,跟隨著心跳的節奏。哈萊姆世界就是歌手相互飆歌之風的起源地。賈克斯很幸運,看到了不同時期各領風騷的名人:the Cold Crush Brothers、Fantastic Five【注】……

【注】:一九七七年七月十三日,紐約市及其北部郊區停電,整整持續了二十五個小時,紐約的地鐵、機場、電訊設施和公共交通基本陷入癱瘓。當時的紐約城正處於經濟不景氣和高失業率的雙重困擾之下,而長達一天多的停電更加激發了人們對於現狀的不滿。夜幕降臨後,整個紐約陷入一片混亂。不法之徒借著黑暗的掩護四處遊蕩,搶劫、縱火、暴力事件此起彼伏。一千七百多家店鋪被洗劫一空,上百人因為遭暴力襲擊入院治療。

【注】:這兩個都是著名的嘻哈說唱團體。

當然,哈萊姆世界也早就不存在了。而同樣不復存在的——磨損了,或是褪色了,或是被其他人的塗鴉蓋住了——是賈克斯數以千計的標記和作品;同樣消失的,還有那些在嘻哈時代早期的傳奇塗鴉人物的作品;如JULIO、KOOL及TAKI【注】。這些都是塗鴉界的王者。

【注】:早期的塗鴉內容以文字為主,而且通常是匿名的。塗鴉者用街道號碼取代簽名,比如TAKI 183、JULIO 204、FRANK 207,劃地盤的意味十分濃厚。大部分塗鴉青年是來自布朗克斯、布魯克林和哈萊姆區的街頭少年。

哦,那些是令人哀傷的逝去的嘻哈。現在它已經變成了黑人娛樂電視台、身價百萬的說唱歌手開著鍍鉻跑車、《壞男孩Ⅱ》、賺錢的生意、城區的白人小孩、ipod和MP3下載和衛星電台。它就像……呃,對了:賈克斯看著一輛雙層遊覽車緩緩地停在附近的路邊。車的一側寫著:說唱-嘻哈遊,見識真正的哈萊姆區。乘客有黑人、白人和亞洲觀光客。他聽見遊覽車司機熟練地解說著,還說他們很快就會停在一個提供“正宗靈魂食物”的餐廳吃午餐。

但賈克斯並不同意那種舊日風光不再的論調。上城的心依然純凈,沒有任何東西能觸碰它。比如棉花俱樂部吧,他想著,這個融合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爵士、勁歌熱舞和鋼琴跳躍彈奏於一堂的地方。每個人都以為它就是真正的哈萊姆,對不對?但有多少人知道,它只讓白人入場——即使是最有名的哈萊姆居民,W.C.漢迪,這位美國最偉大的作曲家,也被擋在門外,雖然當時裏面所演奏的正是他的作品。

那麽,後來怎麽樣呢?棉花俱樂部早他媽的不見了。但哈萊姆並沒有消失,而且它永遠也不會。哈萊姆的文藝復興過去了,嘻哈樂也變了。現在滲進他周圍街道的是一些全新的運動。賈克斯很想知道這到底是些什麽,而且自己能不能看到這一切——如果這次吉納瓦·塞特爾的事處理不好,二十四小時內他可能就會喪命或者回到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