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咑磯(第3/5頁)

為了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我必須得進去跟裏邊的人詢問一下,網上查了天主堂的值班電話,打過去卻直接轉到了傳真機上面,於是沒有辦法,我只能打給我在重慶的那個基督教的馬姓神父朋友,他頭一晚接到了我的信息,我們還在車上的時候他就回復我說,等到了那需要幫助就打電話給他,他在重慶的基督教裏還算有點威望,至少能夠幫我們聯系南川地區的神父或是信徒,來協助我們調查。

很快在馬神父的幫助下,一個穿襯衫戴眼鏡的中年男人從街頭走了過來,手裏還提著一些剛買的萵筍,他樂呵呵的問我們你們是馬神父的朋友是嗎?快請進快請進,於是我們就這麽進入了教堂,原本我還以為他是在教堂做義工的信徒或是看門人,不過這個念頭在我看到他換上神父的衣服後就打消了。

他姓潘,是地地道道的南川人,早年信教以後就投身南川的傳教事業,不過他的理想和現實總是相差很遠的,他沒有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神父一樣的慈祥跟博愛,最初看到他提著萵筍的時候我甚至覺得這個人也顯得太過小市民,一點看不出他是個神父,他自己也嘆息,早年之所以信了主,是因為耶穌基督跟咱們的老君或是如來不同,老君和如來需要我們去“拜”,以一種臣對君的姿態,而耶穌老師就簡單的多了,他不需要人拜,只要信他,他就會保佑和愛你。

我對基督教的了解和認知非常有限,幾乎叫做無知。除了十字架和聖經,還有那句永遠都掛在嘴邊的阿門,我唯一知道的還是中學時期在歷史書上看到的那副《最後的晚餐》,據說那頓飯吃完以後,耶穌老師就被他的徒弟猶大給殺死了,好像之後德國那個憤怒的元首大肆屠殺猶太人,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他認為猶太人信奉的是猶太教,而猶太教的老大似乎就是殺死耶穌基督的這個猶大。好在耶穌老師是神,他能夠在死後三天復活,才將他的教義灑遍了全世界。

對於復活一事,我是不敢苟同的,我接觸過借屍還魂的事情,但那還是死人一個,最終都必須送走。我還從來沒有遇到過任何人死後又復活的,除非耶穌老師信的是。。。。

我對潘神父簡單說明了一下我們的來意,我直說的可能是遇到鬼了,因為跟宗教界的人士溝通比跟那些不幹實事的偽君子溝通好歹還是容易的多,他們至少會願意聽你說完,信不信到是其次,好在潘神父聽完,開始若有所思,當我問起他這個教堂是否曾經遭遇過失竊,或是有過外國神父的時候,他給了我肯定的答案。

他說,從他們教堂的案本記載上看,外國神父以前是有過的,不過那已經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了。失竊到是沒有,但是這個教堂曾經經受過一次巨大的創傷。我對這段事情立刻有了興趣,請潘神父講給我聽,他說他們接管這間教堂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要了解這個教堂的歷史沿革,所以這些東西他是倒背如流的,我想這大概就跟廟裏選住持一樣,首先你得對自己呆的地方非常了解,你才能有資格當這個老大,所以多讀書看來還是有好處的。於是接下來,從潘神父口中,我無意得知了一段基督教堂的故事,也終於找到了解決那個孩子問題的關鍵。

潘神父告訴我們,這間教堂,是在19世紀初期建立的,當時由於清朝政府懦弱,很多國外勢力就有了進入中國從精神和宗教上進行擴張的機會。重慶自從被開放為交易口岸以後,大量的外國人湧入重慶,其中包括了很多傳教士。於是他們開始向著周邊區縣擴張,雖然傳教是好事,但是在當時那個時局下,就容易讓人覺得是在進行精神上的洗腦和控制。南川的教堂,卻有點不同,1812年的時候,一個法國傳教士從成都去了南川,在當地修建了教堂,開始傳教,卻由於川東地區對於西洋勢力非常痛恨和反對,幾十年來教堂雖然堅持了下來,但是也成不了什麽氣候,只是默默的存在,在傳經誦道上沒有什麽大的建樹,還常常遭遇路人厭惡的眼神。在1858年的時候,重慶發生了第一次教案,民眾號召老百姓攻擊教堂趕走洋人,南川教堂當時的馬克神父平日裏還算對街坊和老百姓不錯,常常免費給饅頭面包給饑民吃,所以得以保全,但是這樣的光景並沒有持續很久,到了1886年的時候,重慶地區又爆發了一次大規模的反對外來教會的教案,當時的綦江和南川最為嚴重,沖擊各地教堂,打砸搶燒,趕走傳教士,還殺死不少信徒和神父,其中比較有名的就現在巴南區白果樹神學院,而南川教堂在那一次教案中就沒能幸免,遭受了嚴重洗劫,當時馬克神父成功脫逃,但是另一個約翰神父就沒那麽走運,他在還沒逃出教堂就被一群南川的百姓圍攻,然後活活被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