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2/2頁)

朱祁鎮說道:“朕要去太皇太後。”

王振見了,連忙攔住,說道:“陛下,而今雨還沒有停,陛下何不稍等片刻,而且這個問題,奴婢可以為陛下解答一二。”

朱祁鎮微微有些吃驚,說道:“王大伴請講。”

王振說道:“國朝賦稅其實是有定額的。太祖皇帝慮百官擾民太甚,就在洪武年間確定了各府縣,要繳納的糧稅,不經官府之手,而由糧長轉運。”

王振的這番話,如果對之前的朱祁鎮,根本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但是他這半年之內,對大明朝的上上下下一直摸索,不敢說太明白,但是一些基本常識,還是知道的。

比如是糧長。

糧長乃是太祖皇帝特別設定的頭銜,甚至不能說官吏,主要負責將各戶的賦稅征齊,然後運輸到朝廷指定的地方。

“這有什麽問題?”朱祁鎮說道。

“陛下,糧長收糧是按黃冊收的,但是黃冊不準,已經不是一日兩日了。很多地方有百姓遷徙,絕戶,戶口不準,自然征收不到,在洪武年間,還有糧長往裏面貼錢,而今差錯過多,根本貼不起來。”

“當然,也有刁民鬧事,不想交皇糧國稅,而文官都講聖賢之道,下不去手。”

“要真收上來,恐怕要出人命了。”

“這些是真收不上來的。”

“當然,也有假收不上來的。就是地方大族,托庇一方,玩弄文書,欺上瞞下。篡改黃冊之事,都有一兩起。”王振說道:“不用雷霆手段,總就是有些人有僥幸心理。”

朱祁鎮對王振有一點刮目相看了。

他因為王振在歷史上的名聲,故而看王振帶了有色眼鏡。覺得王振擔不起大任。而今不過承太皇太後的心思辦事而已。

卻不想王振在國家大事上,還是有些見地的。

王振見朱祁鎮看他的眼光有些不同,心中大喜立即說道:“欠糧最多的就是江南,主要是江南民田官田不分,官田乃是太祖皇帝取張士誠親眷將官的田產,田稅很高,民田與之相比,不過半數而已。”

“開國數十年,很多田契流轉,百姓覺得不公,不樂納糧。所以江南糧稅拖得最多。這一千多萬石欠稅,一半都是江南欠下來的。”

朱祁鎮細細看著他手中的表格,說道:“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朝廷從江南征收的糧食太多了,蘇州一府抵別處一省。如此一來,江南百姓如何肯納糧。”

王振聽了,立即說道:“陛下英明。”

朱祁鎮心中暗道:“而今是讀書人詭寄田產似乎還不多,欠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江南重賦問題。”

“不過,其中很多問題,也值得重視。”

“大明朝廷的基層到底怎麽運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