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2/2頁)

喇嘛因為特殊的政治地位,並沒有多大的撼動,甚至喇嘛廟還被朝廷撥款維修。但是更大的發展卻是沒有了。

在朱祁鎮看來大明養喇嘛,就是為了安撫烏斯藏。態度到了就行,更多的傾向卻是不可能,更不要說,朱祁鎮大多數時間都飽受財政危機的苦楚。如果讓他給闡化王加一個尊號什麽的,朱祁鎮沒有不願意的。

但是要讓朝廷掏錢,卻是想都不要想了。

這樣的情況之下,喇嘛教在北京能有多大發展。

這位葛藏禪師,從北京回鄉也是自然的了。

於謙立即讓人去請葛藏禪師,李文見狀自然告辭,隨即準備去其他衛所召集各官員到西寧來。

而葛藏禪師也不敢拒絕於謙的召見,一會功夫就到了。

歌藏禪師身披有白色條紋的袈裟,看上去也有幾分寶相莊嚴,看上去比於謙好年輕幾歲,也不知道真年歲不高,還是保養的好。

於謙先與葛藏禪師談經論道,於謙雖然不虔心佛教,但是也並非沒有讀過佛教,畢竟而今的儒家早就不是漢唐的儒家,而是三教雜流,所以士大夫談禪,已經是基礎技能了。

只是於謙與葛藏禪師談了幾句,就有些話不投機。

畢竟,於謙所讀的佛教,大多是中原佛教的,與喇嘛教的經義自然有抵牾之處,葛藏被稱為高僧,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最少在教義一些問題上,葛藏是每天妥協的。

當然了,也許是於謙的好名聲,讓葛藏的膽子大了一些。

於謙發現這一點之後,在佛教教義上就說得少,聽得多了。除卻時不時問幾句不解之處,幾乎是在聽葛藏講經。

倒不是於謙說不過葛藏,而是於謙本來就沒有與葛藏爭辯的意思,他將來也要與烏斯藏打交道,多了解一些也是好的。

兩人談了小半時辰。於謙忽然發問,說道:“大師所從的教義如闡化王所從的教義,有何異同。”

葛藏說道:“一脈相承而已。”

這也是為什麽葛藏都多次被朝廷派做使者的原因。

畢竟朝廷養著這些僧人就是為了烏斯藏。而不是為佛教真意。

於謙說道:“我接任三邊總督,改革茶法,關系到烏斯藏,唯恐闡化王誤會,想找一個人拜見闡化王,表述本朝之意,禪師可願意走一趟?”

葛藏說道:“為朝廷奔走,是老衲的榮幸,只是最近有講法大會,請大人榮老僧準備數日。老僧也想請大人到場論經。”

於謙說道:“好。”

青藏道也是很難走的,數千裏路,自然要好好準備了。而且在西寧也要入鄉隨俗,這裏的藏傳佛教也是大明統治地方的工具,歸僧綱司管轄,於謙也要給幾分面子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