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巡檢法(第2/2頁)

僅僅的身份,就能得到不知道多少好處了。

李秉說道:“胥吏之害,臣豈能不知道,但是確實的說,正役之害有限,白役之害無窮。”

“今日改胥吏為吏員,看似萬全之法。如天津一府,吏員定額二千三百余人,比當初正役加白役之數,並不少多少,而今都納入朝廷開支之中,且不說他日又有白役。單單說推行天下,大縣吏員千余,小縣也有數百之數。臣身為吏部,總和天下府縣之數,吏員之數,當在六十萬之眾,陛下精簡兵力之後,大明有兵馬一百七十萬之數,少府用人丁,常在十幾萬之數,再加上外戚,宮中,勛貴,藩王,以天下億萬之眾,窮養三百萬之人,是以竭天下之民力而為之。”

“行於一時可以,但是行於萬世則不成,行於萬世,則胥吏之數,定然暴增,百年之後,天下多少胥吏,臣亦不敢想。一旦內外憂患有如今日者,朝廷如何能支?

更不要所多設巡檢了。”

“祖制之法,自有深意,請陛下三思。”

李秉的反對意見,朱祁鎮不是不知道。

首先,李秉是在農業社會的角度來看的。

在農業社會最好的是一夫不耕,一夫受餓。一女不織,一家無衣。所以想盡一切辦法,降低非生產人口。

否則社會是支撐不起來的。

甚至民末的嚴重的饑荒,也未必都是天災的問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人禍,江南大片農田都種桑樹養蠶了。而松江植被天下,所需要的棉花大部分也來自於山東。

大量生產糧食的土地被轉做其他了。

在原本的農業社會之中,朝廷的官員數量不應該太多,也是對的。因為養不起。

但是如果放在工業社會,這都不是事。

中國而今的公務員有七百萬,事業部有三千多萬,這還是有正式編制吃國家財政的人。如果再算上數量不明的臨時工,有人說有八千萬之多。

而今國家人口在十三億。大明人口有多少?

在上一次清丈的數量是一千五零八十多萬戶,人丁在七千萬之眾,比之前的九百萬戶,一下子多出來一百八十多萬戶,人丁多出來一千萬之多。

之所以,有這樣大的變化,一方面是朱祁鎮主持的清丈,大體上還是比較得力的。另外就是交趾,與海東兩省的加入,這兩省每一省都有幾十萬戶,與中國一省相當。

這林林總總的才有這麽大的增幅。但是朱祁鎮並不覺得,這是大明真實人口。還有很多在統計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