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第3/7頁)

君臣兩方都很惴惴不安。

幼帝的提議太具有誘惑力了。

幼帝賭的是謝青鶴無法拒絕權傾朝野的誘惑,朝臣賭的則是謝青鶴可能不想徹底分裂韓家。

然而,雙方都沒有把握。

令使抵達伏府時,謝青鶴正在家裏做肉脯。

這日大朝會,他不必進宮為皇帝授課,閑著沒什麽事做。

伏傳去西鄉快兩個月了,寫信來撒嬌,說想大師兄了,想這想那,還懷念從前有雲朝送包裹。

謝青鶴一邊看信一邊笑,昨兒命人把豬殺了,今日就開始做肉脯,做好了叫大郎快馬加鞭送去。宮中來聖旨的時候,謝青鶴正好腌上肉片,放在籠上脫水熏蒸。

正忙碌的謝青鶴揮揮手,只說了兩個字:“不去。”

他讓下人送客。

令使也不敢多嘴,匆匆忙忙回宮繳令,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復述了謝青鶴的拒絕。

不去。

就兩個字,不去。

正常人想要拒絕朝廷的征召,也要說點場面話,比如我年紀大,我身體不好,我才學不足,我德行還夠不上聖人的標準……不得已有負朝廷所望,有負皇帝與諸位大臣所托,這官兒我就不當了。

就算本人態度不好,門下多半也養著幕僚清客,會幫忙潤色詞句,保管體面。

謝青鶴態度不好。

他也沒有幕僚清客,幫他把硬邦邦的拒絕翻譯成體面的好話。

所以,令使只帶回來這兩個字。

滿朝寂靜。

幼帝掩不住眼中的震驚與失望,朝臣則盡力掩住自己眼中的雀躍。

幼帝不明白。

這世上怎麽會有蘇子這樣的人?

他那麽費盡心機地,給了蘇子一個權傾天下的機會,蘇子都不肯答應麽?

三請三讓的事,難道還得發生在丞相身上?——如果只是惺惺作態,也該上朝來推辭,幼帝絕對可以給他當朝來一場皇帝親自封侯拜相的好戲。來都不肯來,就是真拒絕了,沒留一點演戲的余地。

不等散朝,得到消息的韓珠文就匆匆趕到伏府,向謝青鶴拜謝。

謝青鶴還在烤肉脯,給他捎了兩塊:“沒空招待你,這倆給你嘗嘗,回去吧。”

韓珠文拿著兩塊半成品肉脯,哭笑不得地出門。

……有大先生在,京城的天也塌不下來吧?

四日之後,西鄉傳來韓漱石被雷劈死的消息。

知道寒江劍派有個祖傳的寶貝,可以天罰劈人這消息的人,畢竟是極少數。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裏,被雷劈的就是十惡不赦之人,平素作惡多端,連老天爺都看不慣了,一個雷把他收了去。

謝青鶴知道韓漱石之死是伏傳的手筆,阿奇古和鄧太後也知道,連大郎二郎都知道。

韓家沒幾個人知道,縱然隱隱猜到一點,也沒有人敢聲張。

——畢竟是韓漱石炸死了韓琳,連帶著殺死了那麽多府衛,這筆血案使人耿耿不能忘懷。

鄉野之中流傳起韓漱石作惡多端被老天劈死的小段子。

沒有人提韓琳逼韓漱石下野之事,畢竟韓漱石曾經逼宮殺死先帝,是不臣之人,韓琳扶持幼帝、逼迫自己親爹下野,被視為大義滅親,又將韓漱石軟禁不殺,被誇贊為忠孝兩全。反正如今把持京城的是韓珠文,吹捧親爹就是韓珠文自己的晉身之本,那就沒譜狂吹。

反倒是韓漱石不念幼帝活命之恩,不老老實實頤養天年,反而禍亂京城,殺死長子長媳並那麽多無辜的府衛奴婢,在流言裏被罵得極其難聽。虎毒不食子,粱安侯連畜生都不如啊!

殺死韓琿的閬家也開始編段子,把韓琿之死也栽贓到韓漱石頭上。

反正渾水摸魚趁機甩鍋,能甩掉就賺,甩不掉也無所謂,編段子又不費錢。

於是,韓漱石在被雷劈死之後,成了專門跟兒子過不去的殺子狂魔,小道消息傳得荒腔走板,說粱安侯家裏養了好多妾室,專門給他生兒子,因為他每天都要殺一個兒子……愚夫愚婦就喜歡聽荒唐無稽的故事,越不可能的謠言越是傳得有板有眼。

伏傳如願讓老天爺給自己背了鍋,接下來的事情就很簡單了。

韓漱石死後,他挑了個半夜溜進西鄉鎮,把韓珠從床上背出來,掛在城墻上。

伏傳問他:“乖不乖?”

乖,就放在城墻內。

不乖,就放在城墻外。

西鄉據有天險,城墻就有六丈高,城墻底下還有六十丈高的懸崖。

韓珠很想硬氣一點,可是,墻外那麽高,掉下去多硬的骨頭也得變成肉泥啊!親爹剛被雷劈死的韓珠哆嗦了一會兒,只能委委屈屈地答應:“乖。”

伏傳把他放在女墻之下,安慰他:“待回去了,我讓珠文改個名字。”

韓珠剛要點頭,很識時務地說:“我改也行。”

所以你為了名字就要投降親爹背叛親哥完全就是個借口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