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天理保佑,南宋不亡!(第2/2頁)

這樣的路線執行下去,二三十年後也許會有二百萬接受過良好教育(相對中世紀而言),擁有理學精神和強健體魄的府兵和軍府丁余。

雖然很厲害,足以維持趙楷的王朝,也許還能持續對外輸出武力,對內慢慢改造社會。

但是大宋全國有多少人口?二百萬人只占多大的比例?

李侗自己就是二程的再傳門人,不僅精通尹川先生的學問,也深知明道先生的學問。當然也知道兩位程先生的學問有何利弊?

二程兄弟雖然被人合在一起奉為理學宗師,但他們倆的學問其實是兩條路線。弟弟尹川先生程頤是“數理化”理學,哥哥明道先生程顥的學問則是偏重本心,認為萬物本屬一體,只要把本心修好了,自覺達到與萬物一體,就能明天理、存天理了,因此不大注重外在的知識,也就是不注重格物致知了。

李侗本是楊時的弟子,而楊時是程頤的弟子,他自然是傾向於格物致知的。

但是參加完了第一次儒門大會後,他已經發現了理學的弊端。

李侗侃侃而道:“雖然天策將軍學究天人,已經找尋到了格物致知的門徑,還想以此道教化世人。但是格物之道非常艱難,在下閉門格物十余年,但未嘗窮盡一理,可見其難!萬物之理何其多?怎麽可能一一格盡?

而明道先生當日也正因為知道格物之難,才偏重本心而忽視外知。如果本心可以達到與萬物一體,自然就能明理存理了。而修心才是世人明理存理的辦法啊!”

這大約就是心學的路線!講究內心成聖。用後來的心學宗師陸九淵的話說,是一門“簡易工夫”,不管怎麽說,總比窮盡萬物之理要簡單吧?

後世內心成聖的大儒有不少,而窮盡萬物之理的外星人有沒有還很難說……

而且內心成聖的事情很難證偽,你到底“聖不聖”的,只有你自己知道,別人怎麽搞得明白?

而窮盡萬物之理這事兒就容易證偽了,搞個可控核聚變的發電站來點個燈泡,造個光速宇宙飛船來送個快遞。

如果真的要讓儒學往宗教的路上靠一靠,修心肯定比格物更好。

“延平先生的意思是以明道先生的學問為主,開創一個儒家南宗?”李清照已經明白李侗的意思了,不過她自己其實是“理學路線”上的人,所以多少有點抵觸。

李侗點點頭道:“天策將軍想要大興儒學以教化世人,但是卻選了曲高和寡的格物致知,是必然不會成功的。而明道先生的學問如果可以發揚光大,才是真正可以教化億萬斯民之法啊!”

“延平先生的明道門人?”李清照有些不解,據她所知,李侗還是很認真的在格物的。

李侗笑道:“易安居士差矣,兩位先生的學問殊途同歸,並不是針鋒相對的。在下可以既格物致知,又修行本心。”

這個辦法比較好……萬一格物失敗,還有內心成聖的路線。

他頓了頓,又道:“但是對天下生民而言,成聖之路只有修行本心一徒,格物致知是不可能的。”

這個說法肯定是對的!

“對對對!”耿南仲拍著大腿笑道,“天策將軍連這個道理都不懂,還敢妄稱儒家學宗,真是讓人笑掉大牙啊!官家,您不如以吳國王之名,召開儒門大會,並且指出天策將軍之謬,然後再宣布修心成聖之道。這樣天策將軍就很難竊據儒學宗師之名了!”

呂本中也道:“耿相公說的對……天策將軍想要以儒廷號令儒學,以儒學教化生民的想法是對的,但是他的做法卻錯了。這就是官家您的機會啊!”

邵溥連連點頭,“官家,您現在只要登高一呼,召開儒門大會,提出修心成聖,您就是名垂青史的巨儒了!”

巨儒……比大儒還要大的儒!

趙桓當然動心了,於是就點點頭道:“也罷,朕也是精通學問的!現在就讓天下人看看朕的學問……朕要召集天下鴻儒,兩個月後,不,一個月後,就匯集江都,共商振興儒學,再議共建儒宗之事!”

江都?為什麽是江都?

崇政殿內的大儒們馬上就覺出不對勁兒了……你這還是要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