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結案(第4/5頁)

王言卿沒想到這個案子竟然還有猛料可以挖掘,趕緊問:“怎麽了?”

從陸珩意味深長的目光中,王言卿聽到了這個故事的完整版本。

簡筠自小喪父,母親無法維生,只好帶著她投奔兄弟。簡筠在舅舅家長大,韓家只有一個兒子,自小被舅父、舅母給予厚望,很小就請了西席來讀書。簡筠和表哥年紀差不多大,耳濡目染中,她也學會了讀書寫字。

但是隨著年齡增長,韓文彥不肯用功,反而是簡筠展露出對文學強烈的興趣。她們母女都需仰仗舅母的臉色,簡筠便時常幫表哥代筆,最開始是抄書,後來變成代寫夫子留下來的作業、策論,最後,連韓文彥外出應酬的詩文,都出自簡筠之手。

韓文彥有了捷徑越發不肯努力,逐漸泯然眾人,簡筠卻鍛煉出一手好文采。因為簡筠之筆署著韓文彥的名字,所以她和韓文彥的筆跡很像,這些年來除了韓家人,沒人發現這件事情。有一次青州開詩會,韓文彥帶了半闕詩文回來,簡筠有感而發,和了下半闕。

他們由此和季渙結緣。季渙和韓文彥來往都通過書信,其實每次寫信的人都是簡筠,但季渙一無所知,只以為他的知音是韓文彥。後來季渙搬去京城,簡筠也奉父母之命嫁給韓文彥。韓文彥不喜歡她和外男來往,所以,簡筠和季渙的書信漸漸斷了。

如此過了許多年,簡筠本來已經忘了那些少年意氣、揮斥方遒的歲月,也忘了她曾經交過一個知心朋友,不是韓文彥的朋友,而真正因為她的才學思想交到的朋友。在他們搬來京城後,有一天,突然有一個人找上門,簡筠開門,聽到對方說他叫季渙,來找竹林君子。

那些精妙的詩文、策論都是韓文彥的,唯有竹林君子這個名字屬於簡筠。

韓文彥和季渙再次走動起來。和越長大越平庸的韓文彥不同,季渙後期的發展很好,如今算不上大富大貴,也能稱為衣食無憂。敘舊中得知,季渙如今非但功名在身,嬌妻在畔,甚至得到了武定侯的賞識。

韓文彥在季渙的邀請下,搬到季家隔壁。季渙十分欣賞韓文彥的才華,堅信韓文彥之才絕對在他之上,所以主動將武定侯的任務分給韓文彥。韓文彥哪裏會寫這些呢,理所當然的,又是簡筠代筆。

《英烈傳》和尋常的通俗話本不同,這是開國皇帝的故事,裏面涉及大量王侯將相、陰謀戰爭,要想寫的讓武定侯滿意,殊為不易。武定侯給季渙口述要求,又借給他一些兵書參考,季渙拿回來和韓文彥研究,兩人聯手,一點點構建出全部章回。

每次韓文彥都在季渙走後動筆,第二天給季渙完稿,但時間長了,季渙怎麽能發現不了簡筠才是真正的作者。季渙遞上去的稿子中,武定侯竟然更喜歡簡筠的文筆,所以到最後,大半本書幾乎都出自簡筠之手,季渙拿回去做修飾、刪改,謄抄後遞給武定侯府。

就這樣,他們耗時近半年,寫完了《英烈傳》。

在這期間,因為簡筠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寫書中,韓文彥無所事事,再加上覺得自己丟了作為丈夫的顏面,和隔壁同樣無所事事的常汀蘭勾搭上床了。簡筠很快就發現了,但她心裏意外的沒有任何波動。

因為,她也愛上了別人。

靈魂的契合比身體的吸引更為長久,雙方都沒有挑明,但季渙知道,當年和他以文會友的人並不是韓文彥,而是簡筠。可惜郎另娶妾已嫁,他們長久坐在書桌邊探討下一章該怎麽寫,享受和對方獨處的時間,卻沒人挑破窗戶紙。

直到一件事打亂了岌岌可危的平衡。

季渙有一天提早回來,韓文彥正在和常汀蘭偷情,韓文彥聽到聲音匆忙逃走。韓文彥知道這件事極可能瞞不住了,他不敢得罪季渙,如果沒有季渙,他在京城中根本無法維生,韓文彥倉皇中起了一個很荒唐的念頭。

他用蒙汗藥將簡筠迷倒,正好這時候季渙跑過來興師問罪。韓文彥痛哭流涕地向季渙道歉,說他對不起季兄,作為補償,他願意將自己的妻子獻上,供季渙消氣。

這簡直是有辱斯文、不知廉恥,但季渙卻動心了。他早就對簡筠有意,便順勢答應下來。隨後韓文彥出去,季渙和昏迷中的簡筠春風一度,之後季渙回家,自然也沒心思發落常汀蘭了,裝模作樣呵斥了幾句了事。

簡筠醒來後,感覺身體不對勁,但韓文彥聲稱是他在簡筠睡著時行敦倫之禮,簡筠明知道不對,也無法辯駁。不同人做這種事的習慣不一樣,第二次莫名昏迷時,簡筠終於確定是怎麽回事了。

雙方維持著這種詭異的默契,維持了一段平靜和睦的鄰居生活。但人都是自私的,一旦擁有,就會想要獨占。感情中三個人都無法共存,何況他們是四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