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天真的小華(第5/6頁)

但是不搞重點學校,並不代表我們不想把學校搞好,而是我們給教育工作定下的目標,怎麽能在此基礎上把教育搞好?

上午還有委員說了,這麽做可能不利於發覺與培養那些真正有天賦的孩子?我認為這是在偷換概念!

你所說的天賦是什麽,是更適合修煉養元術,還是更擅長解數學題?假如哪個孩子有這種天賦,難道你看不見他們的成績嗎、發現不了他們嗎?

公民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培養的是基本素質,教學大綱要求的學識水平、思維水平、社會與道德認知,完成了就是合格的,而有的人還可以特別優秀。

假如做不到公平,那麽無數有天賦的孩子才會真正被埋沒。

假如發現了孩子某一方面的天賦,首先就要正常地去培養,不要讓它荒廢,也不要揠苗助長,讓他們在某一條成長路徑上能走得更高更遠。

教育部門包括學校可以想別的方式,從天賦角度去培養這些人的興趣愛好,這是另一個維度的問題,也是在教育公平的基礎上,另一個需要去解決的問題。

解決這樣的問題,不能否定教育公平的原則,而是恰恰要建立在教育公平的基礎上。

我剛才舉的例子,比如特別適合修煉養元術或者特別擅長解數學題,是屬於這個範疇的。但是有人如果說,有的孩子特別擅長打高爾夫,我想不屬於今天的討論範疇。

在座的都是幾裏國的高層領導,有些明顯偷換概念的觀點,我不希望在這個場合聽到。

當然了,徐娟委員,這句話絕不是針對您的!我雖然反對您的某些意見,但也感謝和欽佩您的很多工作。您的一些思路是借鑒了東國模式,只是幾裏國並非東國。”

徐娟是雷雲錦的兒媳,原先是東國匯英學校的接洽人,後來也進入了幾裏國教育部門工作,華真行對她還是很尊重的。

這時徐娟插了一句話:“我的思想多少是有些過時了,東國這幾年也在搞教改呢,很多思路跟您剛才說的差不多,只是實施起來很難。”

華真行倒沒有糾纏這個話題,又喝了口水道:“我代表養元谷還有一個提議,養元谷派到各個學校的養元術導師也遵循同樣的原則,他們同時還兼顧校風校紀監督維護工作。

不要擔心他們的能力,中級養元術導師至少也有四境修為,而且受養元谷和教育部門的監督,假如他們不稱職或失職,養元谷也會進行撤換和處罰。

剛才是解釋上午的爭論,從我們的政策思路和投入原則上,不搞重點小學和重點中學,長期中要注意各所學校的均衡發展,制定的措施都要圍繞這個目標。

今天討論的主要是教育議題,也包括關於高等教育發展的‘127計劃’。‘127計劃’其中的‘7’,就是建立七所職業技術學校,每個邦區都有一所,也是兼顧了上述的原則。

幾裏國不是東國那樣的大國,但它也不算很小,如今有接近一千二百萬人口。

我們不可能建成很多的高等院校,第一個五年計劃就是把這十所學校建成、搞好。但在高等教育資源的分布上,將來的發展思路,也要盡量遵循公平原則。

不論是看東國還是看整個世界,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高等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既然是地區發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也是後果之一。

高等院校,或者說高投入、高水平的高等院校,集中某些城市,客觀上不斷地虹吸周邊地區的人才,包括生源所屬家庭經營的產業、資金以及各種資源。

高材生回去建設家鄉,這當然很好,值得鼓勵。但現實的情況,假如某個地區缺乏高等教育資源,高素質的年輕人就會不斷流失,其中大部分走了就不會再回來。

中小學的義務教育,影響的是一種城市的各個街區,而高等教育,影響的是一個國家的各個邦區。

就像曾經的非索港,只有三個街區還算是所謂的高尚街區,難道其他二十多個街區的人都被開除出高尚的行列,或者說失去了高尚的可能嗎?

這是歷史造成的,也是資本推動的結果,同時還有國家層面的規劃原因。我們要從一開始,注意盡量避免或減少這種情況的負面影響。

幾裏國有一個優勢,就是我們什麽都沒有,所以也就不用解決歷史遺留,可以在一張白紙上重新作畫,那麽就更需要從頭開始做更合理的規劃。

既然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我們不可能建設太多的高等院校。那麽在建設數量有限高等院校時,我要做到資源投入上的相對公平與均衡發展。

甚至沒必要像東國大學那樣搞一本、二本、三本的區分,至少在幾裏國先不要搞這些,不按這個思路去搞,不要從一開始就劃出人為的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