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天真的小華(第4/6頁)

然後徐娟委員又說,就算小學不這麽搞,將來中學也是要搞的,先集中資源打造幾所重點中學,我同樣不贊成。

在非索港市政的能力範圍內,我們辦了這二十所學校。這不是撒胡椒面,現有的資源只能辦這麽多,那就要每辦一所都是合格的,而且在投入上、模式上是公平的。

假如我們搞資源傾斜再打造一所重點學校,與原先南部海濱的格饒絲學校有什麽區別?

今天在座的董澤剛委員就是格饒絲學校畢業的,那所學校已經被改造成非索港南岸學校了,也是目前我們辦的二十所學校之一。

要說區別肯定也是有的,格饒絲學校過去是民辦的,如今的南岸學校是公辦的。在座的不少人也是非索港的居民,那麽都可以想辦法將自家或親朋好友的孩子安排進南岸學校了。

那樣一來,不論監督再嚴格,權力總有尋租的渠道,就比如這個例子,因為在做上層設計時就留了尋租的渠道。

讓所有的孩子都接受公平的教育,包括自家的孩子,想讓他獲得的學校教育更好,那就去推動整個教育系統的進步,這就是我想說的公平。

老師和老師有差異,孩子和孩子也有差異,天賦各不相同,所謂公平並不是抹平這種差異,而是機會的公正。

在上午的討論中也有人提到,教育投入的公平可以做到,但是師資力量的合理調配卻很難做到。

比如使用統一的期末試卷,各個學校之間會有排名差異。差異不大就不必調整,假如差異太大,將某些明顯不合格的老師派出去進修,然後再調派更優秀的老師接任。

這些都可以討論,制定一個可行的方案。

範達克委員現場弄了個算法模型,就是個不錯的思路。不要調動那些教學成績最優秀的老師,學生學得好反而導致老師被調走,這也不公平,取排名中位的調派。

我覺得這個模型可以繼續完善一下,讓算法更合理,標準也更明確。

範達克委員發言的時候,很多人也提出了質詢,認為這麽做太麻煩了,不僅增添了教育系統的工作量,也給一些老師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不便。

按他們的觀點,在自然情況下,就算每所學校的起步標準是公平的,在發展中肯定也會形成差異,某些學校的優勢會越積累越明顯,人為的手段是很難去幹涉的。

按這種思路,我們將來是不是必須要放棄大部分的人口接受更優質的教育?可是在座的諸位別忘了,在所謂自然情況下,整個幾裏國都是被這個世界放棄的,我們又要放棄誰?

還有的委員說,根據幾裏國現有的狀況,先集中資源發展精英教育是最合理的選擇,過去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過去的事實?它還證明了更多我立志推翻的東西!

這種觀點的實質,並不是最合理的選擇,而是最簡單的選擇。

曾經的幾裏國公民教育徹底爛透了,但是一小撮精英階層缺優質教育資源嗎?他們從不缺少,哪怕是高等教育也可以去海外。

我們已經從泥潭中掙紮了出來,這麽困難的事情都做到了,難道還要繼續用躺在泥潭中思維方式嗎?只做最簡單的,不做更公平的?

我們先要明確宗旨,圍繞這個宗旨制定方案、落實具體的項目,然後去分析需要解決哪些問題,這才是正確的思路。

所以我以為範達克委員上午搞的算法模型,至少代表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

假如師資力量需要平衡調派,會給相關教師帶來生活和工作的不便,那就采取措施幫他們解決困難、給予足夠的補助,這才是市政和教育部門該考慮的政策。

非索港不算農墾區,其實並不大,人口也只有五十多萬,二十所學校離得也不遠,這種平衡調派是可行的。個別情況下可能需要教師搬家,那麽就制定相應補助政策。

還有人說幾裏國很大,大區域的調派是很難做到的,我也承認實際情況確實如此。所以我們制定政策時,先從能做到的方案開始,劃定一個合理的區域範圍。

制定具體政策的同志們,不要因為想反對這個政策,故意就制定不合理的實施方案。

比如根據我的提議,就搞全國範圍的中小學師資平衡調派,那不可能做到,從而證明這項政策不合理,然後再推翻它所代表的公平原則。

搞跨邦區、大地域的中小學師資公平調配,目前是做不到的,只能劃定合理的範圍,比如非索港這二十所學校就是一個合理的區間。

非索港模式從來都被全國借鑒,所以這裏的工作首先就要搞好。再次重申我的立場,我們在非索港不搞重點小學,也不搞重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