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談孝慈(第4/4頁)

只在原有的圈子裏打轉,幾乎找不到出路。柯夫子的解決方案,高度不是在天花板上也不是在幾層樓上,而是降維式的。

華真行所學之儒,如果一定要稱其為儒,並非直接繼承於歷史上的子丘,而是今天的柯孟朝所教,看上去卻很原始樸素。

夫子之學很開放,甚至可以成為推翻政權的理論依據,就是因為它最根本的立論,並沒有不可置疑的神靈權威,遑論一個政權或一代君主?

所以在東國歷史上經歷過很多次朝代更叠,人們對此感覺天經地義,從文化角度也能很好地去接受與闡釋這種現象。

每個朝代當然都講究法統的名正言順,後世的宮廷儒生創造了五德輪回之說,目的是為了解釋本朝替代前朝的正義性。

可是天道輪回的標準又是什麽?這個圈子又轉回來了,還是價值觀的判斷,社稷神器有德者居之。何謂有德?仁者有德,而仁就是忠恕。那個所謂的天道,仍然要符合人們需要的道德標準。

所以在東國的文化語境中,“造反”在民間並非一定是道德上的貶義詞。儒家的根本立論,就包含了朝代可以更叠的思想,甚至也包含了制度可以更叠的推論。

儒家不談鬼神,名為占蔔之書的《易》卻成為了儒家五經之首,那麽儒家的易學又在說什麽呢?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君子自強不息。

東國歷史上也曾有過至暗時刻,儒不需要神,但特定時代的宗法卻成為神聖化的教條,偏離了其最根本的立論,就失去了其最寶貴的開放性與包容性。

子丘非神,有人借子丘之名編纂宗法,欲為人間神聖,該批判的是誰?這是華真行要反問葉一寧的問題。儒家的立論,就是東國的文化基因,它講述了做人的道理、看待事物的方法。

你可以不尊子丘為聖人,同樣可以評判他,但你不能要求子丘是上帝,能直接給你想要的一切。

華真行看著葉一寧已將那份教材翻到了最後,於是將想說的話化為一道神念,不僅發送給葉一寧,也發送給在座的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