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2/2頁)

最小的姑娘費力的把嘴裏的冰糖山楂咬碎,含混不清地說道:“辣就明年寨來唄。”

中間的姑娘生氣道:“你說的輕巧,我是第三年了,大姐是第五年了,你才第一年,過兩年我看你還笑不笑的出來。”

“好了,有吵架的功夫還不如多讀點書,難道你們以為自己現在一定能考得上秀才嗎?”三人中的大姐合上書籍,低聲道。

大姐一開口,其他兩人都停止了拌嘴。

中間的姑娘心情低沉,垂頭喪氣的不知道在想些什麽,她正出神呢,不想被旁邊的三妹拽了一把,差點歪倒,她剛想發火,就看到三妹嘴裏噴著山楂籽,眼睛放光地道:“那邊兩個姑娘是不是趕考的人!”

這話成功引起了其他兩個姑娘的注意,她們往街那邊一看,果然有兩個背著書簍的姑娘正在尋找客棧。

這下就連一向穩重的大姐臉上都露出幾分激動,她還在思量怎麽搭話,就見小妹已經扔了糖葫蘆杆一溜煙跑過去了。她忙拉起二妹,整理好衣裳,朝遠處的兩位姑娘走去。

許清元和晉晴波走了大半天,看的幾家客棧都不是很滿意,當然這個不滿意主要集中在價錢方面。

打聽到這邊有一家價錢便宜的小客棧,兩人不抱希望地走來,誰知還沒瞅見客棧呢,就看見個跟許清元差不多大的姑娘跑到了兩人跟前,小姑娘眼睛放光地問:“兩位姐姐是來淮陽縣考童試的嗎?”

許清元與晉晴波對視一眼,正摸不著頭腦,就看到了另外兩個姑娘趕了過來。

對面三人中年紀最大的姑娘開口道:“抱歉,舍妹無禮,請兩位姑娘見諒。我叫艾春芳,這是我家二妹艾春英,這是我家三妹艾春菲。”

介紹完後,艾春芳又對著艾春菲道:“還不快賠禮。”

艾春菲忙躬身長揖,算作賠禮。

見到這個書生才會行的禮,許清元猜了三人攔路的幾種可能,她笑道:“不是什麽大事,何必多禮。”

艾春芳臉色有幾分激動和猶豫,艾春英倒是直接的多。

“敢問兩位是否為參加童試的考生?我們姐妹三人亦是,正好咱們五人互相作保,豈不方便?”

古代,無論縣試、府試、院試,都需要考生互保再加至少一位學習成績優秀的秀才擔保,有些秀才每年靠這個就有不少進項。

“我們二人確是考生不假,”許清元話說了一半,就見三姐妹激動的拉住了彼此的手,就連最穩重的艾春芳也不再平靜,但她還是繼續說道:“可是我們二人都是外地趕來,與三位並不熟識,如何互保呢?”

艾春芳聞言臉上的表情變成了苦笑:“二位姑娘還不知道吧,咱們淮陽縣這五年來,從來沒有湊齊過五位女考生,所以我們姐妹一直沒能參加考試,但如今二位來了,正好湊足人數,好不容易能進考場,別的實在顧不了那麽多。”

“難道科考只允許同性互保?”許清元疑惑,她從沒聽孟先生這樣說過啊。

艾春英郁悶道:“當然不是,只不過沒有一個人願意跟女考生互保,我們三個只能年年來幹湊熱鬧,大姐已經是第五次來了,我也是第三次了……”

此語一出,許清元和晉晴波都吃驚不小,三人見街上不是說話的地方,邀請兩人到客棧中說話。

經過三人一番長長地講述,許清元搞明白了來龍去脈。

本朝開國皇帝是位戎馬一生、用兵如神的女性,她打下這偌大天下後,依照前朝設立科舉制度,甚至開設女子科舉。可惜太/祖皇帝早逝,女性尚未來得及大量進入政壇,便被後來的男性統治者斬斷了前路,女子科舉制度在施行了幾年後便被廢黜。就這麽過了幾代皇帝,當今聖上即位不久後,突然頒布禦詔,重開女子科舉。

但有時候世俗觀念的變化比王朝興衰來得更加漫長。艾家三姐妹從小讀書的天分就很高,艾家沒有男丁,家有小產,艾家長輩因此也豁出去了,讓女兒去科考掙個功名。可是第一次參加縣試的艾春芳真走到這一步才發現,女子科舉是一件多麽艱難的事情。就連最簡單不過的“五童互結”,在她這裏都難於上青天。

當年只有她一個女子參考,而她求遍了其他所有考生,也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跟她互保,她只能站在縣試考場前,含淚眼睜睜看著大門緩緩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