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2/2頁)

張聞庭硬撐著瞌睡跟了出來,曲介等兩個人跟隨保護,陳管事充當“導遊”。

本地的造紙行業確實發達,許清元才走了半個時辰左右,一路上卻看到過不止四五家紙鋪門頭。

今日不知道是什麽日子,好多百姓都往一個方向走去,陳管事實施解釋道:“今天十五,他們要去郡主祠拜郡主去。”

“郡主祠?”張聞庭疑惑,“是臨安郡主嗎?”

“哦,是這麽回事。”陳管事邊走邊把郡主祠的來由向他們講述。

原來百姓感念郡主的恩德,想要為她建祠,以表尊敬,郡主收到消息後,只說屏海窮困,百姓生活不容易,不宜大興土木,與其搞這些面子工程,不如省下錢來多屯糧,以防災年難過。

百姓們知道此事後,更是感激不已,便自發地將一處廢棄廟宇打掃幹凈,聚集在此跪拜祈福。漸漸的,無人祠名頭傳開,來的人越來越多,逐漸成為屏海有名的去處,而大家也都知道無人祠的別稱就是郡主祠。

陳管事意思是難得來一趟屏海最好去祠中看看,但許清元時間緊張沒有過去,而是上了馬車準備去一趟王家村。

顛簸半個多時辰後,終於看見了王家村的村碑,而更令人注意的是,此刻大概有幾百個人正在那邊排著隊,不知在幹什麽。

跳下車,許清元快步走過去,發現這裏之所以湊了這麽多人,是因為王家的造紙作坊正在招幫工。

許清元跟排隊的人搭了幾句話,百姓們的態度都很熱切。

“王家給錢爽快,活比搬貨輕快多了。”

“是啊,我表姐也在裏面幹活,她一個月都有一兩錢銀子呢,比之前還高。”

“你不知道啊,王家現在是那個……對,法人,跟以前不一樣啦,掙得多,所以工錢才漲了。”

“幸好咱們都是這附近村子的,王家都可著本村附近的人先收,姑娘你要是別地兒來的,還是去別家看看吧。”

許清元笑笑沒說話。她沒有立刻回去,而是在村裏轉悠了一圈。陳管事好像明白她要體驗生活的用意,主動介紹道:“郡主還給百姓請了大夫呢,每三個村就有一個郎中,百姓們只用付藥錢。”

“帶我去看看。”許清元聞言心中一動,忙道。

幾人來到距離王家村最近的魏郎中家,這裏果然有許多百姓前來就醫。進門之時,她們恰好遇上一個老人正處在彌留之際,便靜靜站在門口看著老人跟家裏人們道別。

“別哭,我都七十九了,古往今來,不論皇帝宰相還是大將軍,總有這麽一天。要放在以前,我也撐不到今日,多虧郡主和魏郎中讓我看得上病。我沒什麽不甘的,你們好好過,和和氣氣的,我在地下也安心。”老嫗握著孩子們的手,虛弱地說完,緩緩閉上了渾濁的眼睛。

守在床邊的幾個家屬臉上非常悲傷,但卻沒有悔恨。

陳管事向魏郎中表明身份後,郎中說雖然有很多人付不起藥錢,但實際上他還是會治療的,只是哪怕是暫時賒欠也要收取費用。因為郡主說過,如果百姓不需要花一分錢,怕他們會躺在這些過度保障上不肯上進。

在郎中家待了整整一天,許清元從屏海的底層百姓口中獲得了許多信息。

因為人頭稅被取消,大家在生育上不再瞻前顧後,同時賦稅減少和工作機會的增加使百姓更加富足。

一個百姓對許清元說:“現在比起以前好過太多,這樣的日子想都不敢想。以前那是啥樣啊,萬一再攤上個隔壁段縣令那樣的……”

說到一半,他意識到自己好像說漏了嘴,忙訕笑兩聲,拿上魏大夫抓的藥轉身就走。

“段縣令是誰?”許清元疑問,屏海的縣令分明姓謝的。

這事陳管事都不太清楚,還是魏大夫嘆著氣解答道:“是旁邊寧深縣的縣令,他為人嚴苛些,所以下面的百姓就……”

許清元若有所思。第二天啟程的時候,她特意吩咐:“去寧深縣下面最近的村子看看。”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