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節 木料和水泥(第2/2頁)

木商們很快就發現其中奧妙:早上進的貨,中午就能賣出去,這就相當於節省下了大筆的堆場,護院,還有維護防火等等這一系列成本。

窯區基地生產的木料,還有另一樁好處:由於要改裝一部分艙室堆木料,所以窯區出品的木料,全是切削好的長方形或者正方形。

明代南方地區的房梁,橫截面多數是圓型:省工省料。這個趨勢要到清代才會慢慢扭轉過來。當然了,豪門大戶是不會在意那幾個銀子的。

……

工業木料品種珍貴,品相上等,已經烘幹完畢,而且幾何形狀更加穩定。再加上這些木料整體都是用木雜酚油塗刷過的,防腐防潮,所以第一批貨在幾天內就銷售一空,連蘇州都沒去,杭州府內自己就消化掉了。

這之後面對蜂擁而至的大小木商,熊老爺自然而然就抖了起來。先是扣下一成貨自銷,然後是扣下兩成自銷……總有些老朋友和惹不起的縉紳管家直接跑來塘莊拿貨,這都是關系,都是資源,熊老爺自然不會放過。

當塘莊自銷的木料比例達到三成後,木行在刁行首的帶領下,開始和欺壓良善的熊老爺做鬥爭。是的,現在局面已經倒轉過來,木行成了弱勢群體:銷路已經打開,口碑已經傳開,塘莊的船隊今後完全可以卸木料到寧波,這邊客戶交完錢,然後去寧波自提就好,杭州木行毫無辦法。

這就是開頭一幕,刁老爺一夥人圍攻褚茂盛的原因:買方市場的號角雖然已經吹起,但是起碼十年八年內,穿越眾生產出的工業品,還滿足不了市場,所以手中有貨的人,依舊那麽牛逼。

刁老爺這一夥木商現在档次已經不夠了,他們只能和塘莊副總管褚茂盛扯皮要貨——熊老爺現在很忙,每天要應付很多行首。

當沙船上層的木料卸完後,中層的水泥和底艙的紅磚也會陸續被苦力搬運出來。

水泥會被搬進熊老爺在塘河邊新建的紅磚大倉庫裏,至於紅磚……露天碼放在那裏就好,反正很快就會賣掉。

眼下由於沒有合適的包裝,所以水泥是先裝在草包裏,然後再放進大樟木箱裏運到杭州的……17世紀這樣運輸,不虧。

窯區出品的香樟木箱,用料要比普通的明代木箱厚半分。這些木箱都是“素器”,也就是沒有經過上漆雕花安裝銅把手這一系列後續工藝的半成品。

所以眼下在塘莊門前的貨場上,還聚集著不少木器店的老板:他們只要把樟木箱買回去,再讓自家匠人漂漂亮亮裝修一番後,這種用料厚實的香樟木箱就會變成高档家俱,裏面裝滿綢錦,成為大戶人家小姐陪嫁的必備器物。

……

至於木箱裏的水泥……當初這玩意蒲一出現在杭州,各路本地建築業大拿就注意到了這種神奇的商品,等到徽商劉耀祖劉大老爺把自家門前的青石板撬開,鋪成離地二十公分高,平滑如鏡,渾然一體的小道後,那幾天跑到劉家門前拖著腳走路的人摩肩擦踵,晚上還有不少在水泥路面上打地鋪的……

水泥一下火起來了。

各路建築業人士蜂擁而來,這就是熊老爺每天要應付很多行首,櫃首,大匠的原因。

塘莊為了維護自家商品的信譽,及時推出了水泥施工培訓班,按人頭收培訓費80兩銀子/人,畢業發證書;並且未來的鋪地磚,鋪木地板(這些眼下生產不出來)培訓班,學員還會憑證書打95折。

不培訓是不行的:水泥要想變成合格的混凝土,這中間程序不少:清水和其他骨料的配比要合理,攪拌要均勻,施工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而且水泥施工完的養護也很重要,這些技術必須要通過培訓和實踐才能學會。

80兩銀子的學費沒有嚇倒那些櫃首和大匠們——中古時代的匠人學技術,那都是從小被師傅壓榨打罵倒馬桶換來的,現如今交80兩銀子就能學幾組混凝土配方和施工秘法,這個不虧。

塘莊新建的紅磚大倉庫,就是這樣靠著學員們修起來的。這些學員自帶幹糧,自帶小工,任勞任怨,而且記性都很好——很多人不識字,水泥配方這些數據,這幫人都是靠死記硬背搞定的。

當然,塘莊也不會白賺他們銀子:來塘莊選購水泥的管家們,都會得到一份學員名冊,上面羅列了目前有資格用水泥鋪路砌墻的匠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