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節 北歸(三)(第2/3頁)

用毛線塞滿瓶膽後,濃眉夥計拿起軟布將瓶膽包裹,再細心用棉線紮住了壺口,全程特意避開了瓶膽尾部的真空封嘴。

吳法正看到這裏,扭頭和吳掌櫃對視,露出了嘉許的眼光。

下一道工序就是裝箱了。

特制的長方形軟木箱,剛好比瓶膽大一號,裏面已經墊了多半箱潔白的蘆葦絮。夥計將瓶膽放進去後,先是上下搖晃測試彈性,感覺到顛晃程度足以適應大車趕路後,夥計又將更多的蘆葦絮蓋在了瓶膽上。

所有這些工序完成後,就該封裝了。

用一把羊角榔頭和機制鐵釘輕巧地封死盒蓋後,夥計完成了最後一道工序:火漆和封條。

“嗯,不錯。”

全程觀摩完瓶膽的包裝,二少爺滿意地點點頭,對面前這個做事認真的夥計問道:“多大了,叫什麽名字?”

濃眉夥計直到這時,才從專注狀態中解脫出來。伸出袖子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年輕人憨厚地一咧嘴,有點羞澀地用一口山西土話回道:“回老爺,叫火貴,二十二了。”

一旁吳掌櫃見少爺比較滿意,於是也湊趣地解釋了一段:“是靈丘人。說來也巧,這孩子逃荒到天津,是櫃上從市面上撿的。”

吳家所在的山西蔚州,明代下轄了廣昌縣、廣靈縣、靈丘諸縣。吳家的本家在廣靈,和靈丘算是鄉黨,口音沒什麽區別。

聽到掌櫃解釋,吳少爺心中頓時明白了。這個時代鄉黨是重要的關系紐帶,眼前這個夥計要不是鄉黨,怕是再賣力也不會被義鑫隆收留打工。

“好好做事。勤力的,櫃上都看得到,不會虧了你。”

吳法正雖說有希望走科舉成道的路子,但他同樣有很大可能在未來掌管家業。所以他早早就接觸到了家族中的商業內容,對管理和采購這一套其實相當熟悉:“九叔,給放個賞。”

“傻小子,還不快謝過東家!”

聽到有紅包拿的火貴,傻乎乎反應過來後,這才笨拙地謝過了東家。

吳少爺這邊哈哈一笑,轉頭在九叔陪同下,繼續檢視了其余正在包裝的暖瓶。

義鑫隆這一次在天津本地采購的暖瓶,總數是三十個。這其中帶有完整鐵殼包裝的只有三對紅雙喜,其余都是瓶膽,只能像方才一樣重新包裝。

沒辦法,雖說紅雙喜對瓶在兩年前就成為了山西大戶人家嫁女的必備嫁妝,就像後世的縫紉機自行車三大件一樣。

但這種鐵殼包裝在長途大車運輸過程中極易顛碎瓶膽,分開攜帶同樣容易變形,成本太高。所以現在的商隊大多只承運瓶膽,等到了地頭,自然有傳統手藝人用藤條等材料編出土制外殼。

和九叔探討了一番暖水瓶的運輸問題後,在院裏另外一面的條案上,吳少爺看到了另外一批正在被重新包裝的商品:皮貨。

吳家是靠著口外的皮貨生意起家的,所以這方面是重中之重,絲毫馬虎不得。

面色凝重地拿起條案上的一雙皮靴,吳法正細細端詳起來。

映入眼簾的皮靴,淡黃色外皮,半腰馬丁靴造型,鞋墊上拓印著很對士紳胃口的品牌名:愛馬仕。

除了鞋底用多層牛皮軋制之外,吳少爺手上這雙靴子的其余部位,包括鞋繩和穿眼處的金屬圈,乃至內裏的豬皮襯裏等等,都和後世的登山靴沒什麽區別。

伸手進鞋裏四下按壓一番,然後揭開鞋墊看了看,吳法正脫下自己腳上的軟鞋,伸腳,穿上靴子走了幾步。

最後,脫下靴子的吳少爺,撫摸著靴子表面,感受著毛皮般的奇怪觸感,不解地問道:“內裏倒是和舊貨差相仿佛,倒是這面皮變了?”

“呵呵,少爺有所不知。此乃天津皮鞋廠新出的砂面靴,有個名目叫磨毛款。”

“哦……這倒是……有點貼切,索性欲蓋彌彰了,哈哈,巧思。”

吳法正很快想通了磨毛款的好處——常年在大漠荒野行走的商人牧民,其實更適合這種所謂的磨毛款式。

相比較,之前幾年大家已經習慣了的黑色、棕色皮鞋,那些光滑的皮面需要經常摸油保養不說,平時去野外也很難保證光亮度,反而不如這種。

“好,好,此等新款咱們進了多少?”

吳家的貨物,最終都要販賣去口外的,所以此刻躺在條案上的,大多都是半腰甚至高腰的翻毛皮靴。

吳少爺這邊檢查了從天津市面上采購的皮鞋、皮帶箱包等皮制品,再看著夥計一一在貨品表面和包裝上加蓋私章後,才離開了甲三號院。

接下來在甲二號院,推開了寫著“嚴禁煙火”四個白字的大門,吳少爺檢查了這次要運去口外的另一項重要商品:酒。

用綠色馬口鐵盒灌裝的五十五度標準威士忌(實際就是二鍋頭),如今早已成為了暢銷大漠域外,乃至大明九邊重鎮的真正硬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