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節 北歸(九)(第2/4頁)

接下任務後,平叔當即撿選了幾樣符合散戶身份的貨物,然後命人牽來一頭驢,在驢身上支好木架,將幾樣貨物捆紮牢實。

準備好貨物後,平叔換了身符合身份的土布棉襖,再戴上一頂半舊氈帽,用一塊粗布砂巾圍住臉。

最後,他就這樣孤零零一人牽著驢,走出大車店,消失在了進入縣城的城門洞裏。

消失的平叔只是開始,昨夜三人組商量好的應對路數不止有平叔這一路。

接下來兩天,吳掌櫃悄然進出了縣城幾次。

易縣是吳家出蔚州後的商路第一站,自然有本地常年打交道的商戶可供聯絡。

和下家談妥後,吳掌櫃立即出手了兩車相對價值不高的貨物。與此同時,也在本地采購了一些貨物。

購進購出的這些貨物,都是在天黑後,悄悄摸摸通過零散搬運的方式交換的,目的就是為了保密。

而在這期間,不時有一兩騎護衛悄然離開了縣城區域,不知所蹤。

等這些工作做完,已經是車隊在易縣修整的第三天了。

第四日晨,一切準備就緒的義鑫隆商隊,準時在天光亮起那一刻,踏上了歸途。

依舊是十三輛馬車,依舊是百來號人。

如此規模的商隊啟行,自然瞞不了人。這一刻,縣城內外,城上城下,不知有多少雙眼睛目送著車隊,沿城北的官道緩緩而行。

嗯?怎麽是北上?……不對頭啊,不是應該走西邊嗎?

易縣的位置,就在太行山隘口外,和蒲陰陘驛道是平行的。

正常來說,商隊從易縣出發,應該向正西方向前進,走個二三十裏路就進山了。

這二三十裏海拔急劇升高的丘陵山林地形,正是公認的危險地段。

接下來,不出事的話,商隊順著蒲陰陘山徑繼續向西鉆山百裏,就會遇到太行山中有名的紫荊關天險。

從紫荊關起,折向北方,下面的路就是飛狐陘。沿著飛狐陘再走百裏路程,出飛狐口,就是終點站蔚州。

而今天商隊北行這一出,確實出了某些人意料:從易縣向北不進山的話,下一處穿過太行的驛道,可就是京城西北方向附近的軍都陘了。

從易縣到京城要多遠?

答案是一百六十裏路。

也就是說,商隊放棄了三十裏的危險進山路段,換成了一百六十裏相對安全的官道。

“看來是不敢進山了。”某些從頭到尾注視著商隊的眼神,這一刻,露出了釋然之色。

然而,事情沒那麽簡單的。

從易縣到京城一百六十裏路,除非繞個大彎向東,否則的話,依舊有不少地段要擦過太行山麓。

事實上,縣城以北本就是太行余脈,出門走不多遠就要穿山。

最後,事情都到了這個地步,某種程度上說,大家都已經在打名牌了……在這個野蠻殘酷的年代,真有安全道路嗎?

然而最終,義鑫隆車隊,還是義無反顧出縣城北行了。

就在車隊出發後不久,幾個似有似無的身影也隨之消失。另一些身影——這裏特指之前尾行商隊的騎行二人組,卻再一次如鬼魅般出現在官道上,大搖大擺跟了上來。

……

身後出現的尾巴,早在掌櫃意料中。

此刻的吳掌櫃,騎著一匹駑馬,毫不理睬身後尾巴,只是一個勁地大聲吆喝隊伍加速前行。

商隊中絕大部分人,都是出發前才收到改道的命令。此刻,人們或多或少都感到了某種緊張氣氛。然而大商行規矩森嚴,夥計盡管有所猜疑,眼下也只能把疑問裝在肚子裏。

幾天的修整,令整個車隊的狀態恢復到了滿血,行動很快。

盡管腳下的路越來越有了起伏,四周的景色從平原變成了丘陵、松林和石山,但將將中午時分,車隊還是跑出了將近十三四裏的路程,來到了石楔嶺。

石楔嶺是一段長達二十余裏的太行支脈,屬於喀斯特地貌。

商隊一路行來,左手旁逐漸出現了一叢叢黑色的尖厲石峰,像一片倒立的三角形鐵釘一樣連綿不絕,不停往前方延伸下去……這也是石楔嶺得名的緣故所在。

坐在馬上的吳掌櫃,手搭涼棚,望了望左近的石嶺群,再看一眼右手的無名河道。

最後,他扭頭望一眼身後遠遠的兩個小黑點,然後策馬跑到隊頭,大喝一聲:“前面松林打尖,仔細河中取水飲馬!”

汗流浹背的夥計們聞言頓時松了勁。他們喘著粗氣,將大車趕進了前方松林中。

接下來的動作不用說,夥計們早已熟練無比:河中取水飲馬,生火著飯烤幹糧。

大夥存身的這片野松林,背靠石嶺,面積並不大,也就將將能掩藏車隊而已。

而就在車隊進松林的時候,先行打馬入林的吳掌櫃,卻已經匯合了早已等候在林中的護衛隊頭目吳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