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五姓四族(第2/2頁)

使者代替元善見好言寬慰,仿佛整件事情真是高澄受了大委屈。

高澄也見好就收,拿回了印信,繼續身兼大將軍、中書監、尚書令、侍中、吏部尚書等職。

他對使者誠懇道:

“陛下既有決意,臣不敢阻撓,惟願陛下三思而後行。”

使者領命回洛陽傳信,高澄準備也啟程去往幽州,範陽盧氏的老窩。

盧詢祖奉命先高澄一步回到範陽,與其父範陽太守盧恭道相見。

盧文偉、盧恭道、盧詢祖祖孫三代作為範陽盧氏核心成員,毫無疑問,卻是心向高氏。

當年他們一家押寶押中了高歡,獲得了豐厚回報,盧文偉出鎮東雍州,範陽太守之位也被盧恭道繼任。

如今讓他們拋卻這份冒著性命危險換來的回報,為了奴婢多寡而反叛,又哪能願意。

但宗族畢竟是根基,不止盧氏父子,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等士族又何嘗不是如此。

獲得政治回報的核心人物身居高位,能夠理智的做出取舍,但對於普通子弟來說,高氏先搜刮隱戶,又是改革官制,如今還要逼迫大家釋奴,步步緊逼,又怎能不心生怨艾。

畢竟信都建義的蛋糕可沒有他們的份。

他們不能理智,高澄自會幫助他們保有理智。

在與楊愔溝通後,河北各地都在宣揚爾朱氏屠戮恒農楊氏的暴行。

字裏行間雖然都是在對爾朱氏進行譴責,又何嘗不是對士族普通子弟的一種威脅。

核心人物心向高氏,卻不能公然出賣家族利益,以作個人晉身之資。

被宗族唾棄,官職再高也是空中樓閣。

於是高澄為他們找到了維護宗族利益的理由。

沒有什麽利益比宗族存續更重要。

他們以爾朱氏暴行為例,細數高氏實力之余,又詳述這些年高澄的德政,以及自身力量,終於說服了一眾利益受害者。

終究不是禁奴,每人每年20錢的稅收對於他們來說也能承受,無非是不能像過去一般奴仆成群而已。

只不過禁止奴仆耕牛授田,確確實實是在宗族經濟上大砍了一刀。

但誰也不想落得恒農楊氏的下場,誰知道這群胡人能幹出什麽事來。

高家父子雖然自詡渤海高氏出身,但其軍事力量主要由六鎮鮮卑與爾朱氏的契胡部眾構成。

得用的漢軍僅京畿兵,三萬四千人中又有段韶麾下三千鮮卑士卒以及四千武川鮮卑。

京畿兵漢軍只要兩萬七千人,兩萬鹽兵新組,外人都以為是看護鹽場的雜兵而已。

這點人手相較於並州胡,確實無足輕重。

得益於爾朱氏的殘暴,恒農楊氏的遭遇讓這群世家大族認清了胡人的下限:

明明盟誓,只誅首惡,待楊氏放松警惕,立即便是宗族被屠的下場。

在高澄抵達幽州之前,範陽盧氏終於在盧恭道、盧詢祖父子的遊說下,願意接受現實。

這其中有沒有感受到高澄大軍北上的壓迫感,不得而知。

範陽盧氏表態支持朝廷關於廢除奴婢、耕牛授田的政令,也是河北四姓五族最後表態的一家。

趙郡李氏所在殷州有竇泰駐軍三萬,早早就表示了對天子元善見的支持。

清河崔氏受迫於定州刺史厙狄幹的兵威,同樣對趙郡李氏的做法表示附議。

同樣歸屬於定州的博陵崔氏更不用提,因高澄信重博陵三崔,信都建義的政治回報,他們賺得盆滿缽滿,自身又處於定、冀二州交界處,北有定州刺史厙狄幹,南有冀州刺史婁昭,因此,他們最先表示對元善見政令的擁護。

剩下的渤海高氏是河北士族在信都建義中出力最多的宗族,又有高歡硬蹭,得以躋身河北四姓五族,但底蘊終究不如其余家族深厚。

況且重要人物高乾、高慎、高敖曹、高季式,高乾、高慎遠在晉陽,高敖曹鎮守廣州,僅有高季式獨自回了河北。

高季式是個什麽成分就不用多說,渤海高氏的武裝力量盡在高家四兄弟手中,有高季式的全力支持,渤海高氏也只比博陵崔氏晚了一步。

至於背後有多少族人對自己唾棄,高季式不以為意。

高澄一聲令下,連二哥都敢捉的他,難道還會怕族人的風言風語不成。

在獲得河北四姓五族的支持後,高澄立即向洛陽發去消息:

廢除奴婢與耕牛授田以及恢復漢制,可以實施了。

依靠門閥上位的隋唐都能在全國推行的事情,以六鎮鮮卑為主體的高氏,在關東又怎麽會橫生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