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章 火海(第2/4頁)

此事牽涉越廣,不可能在一日之內梳理清楚,推遲怕是一定了。

永昌侯和宜安郡王等人也都面面相覷,即便不急於今日,出了這樣的事,只怕東宮臨政一事要生出波折……

這些世家心中都有各自的盤算和小九九,若只是波折還算小事,如果真讓禦史台一口咬定淮陽郡王府同景王謀逆一事有染,恐怕日後才有解決不完的禍患。

原本淮陽郡王府都沒了,天子又病重,讓東宮一個孤女臨政,對世家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但這處若是出了問題,日後善後才是難事,此事忽然變得棘手起來。

拖得越久,越不安穩。

景王之事已經過去十余年,這些世家利益早就劃分清楚,都是既得利益者,對他們而言,淮陽郡王府是否參與了景王謀逆,在謀逆之中又扮演了什麽角色,其實根本不重要!

因為淮陽郡王府已經沒了,就剩了東宮一人,就算淮陽郡王府當真參與了謀逆,對世家來說也沒有任何壞處。反倒是這個時候,禦史台跳出來攪局,讓原本東宮臨政的局面生出變故,這就觸及了世家利益。

這才是世家不願看到的。

於是,一慣面容和善的宜安郡王率先開口,“陛下,老臣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無妨,宜安郡王請講。”天子溫聲。

宜安郡王感嘆道,“馮志遠馮大人是早前專門負責此事的巡察使,鐵面無私,既然十余年前馮大人就已經查過景王余孽一事,就說明淮陽郡王在十余年前就已經洗清嫌疑,所以並未呈至大理寺處。如今,十余年過後,淮陽郡王府也才遭逢意外,死者為大,東宮也在悲慟中,此時再提起無端猜測之事,並無意義,反倒將東宮置於何地?”

宜安郡王言罷,當即就有人附和,“是啊,馮老大人當年就查過的事,也結案了,此時復又再提,不是再生事端之意?”

也有世家酸溜溜道,“今日是天子生辰,明日東宮臨政,還不知有何用意?”

“禦史台,就不用挑今日做文章了吧。”永昌侯也揶揄。

孟行卻也不急,平靜道,“如果此事存疑卻不查,那不正中旁人之意?”

“你,你什麽意思!”永昌侯才說完,孟行就接了這句,永昌侯頓時惱意。

“黃口小兒!”宜安郡王也不掛笑意了。

早前也就作罷了,這些世家並未開口,眼下的意思已經再明顯不過,這孟行還如此,是不識擡舉了!

孟行又道,“宜安郡王,永昌侯,諸位稍安勿躁,此事還有諸多存疑之處,陛下也應當從手中的冊子看到了,確實早前馮志遠馮大人查探之時並未查到淮陽郡王府任何蛛絲馬跡,但是……”

言及此處,孟行語氣微變,也擡眸看向東宮,“在陛下定下東宮為儲君之後的幾日,大理寺曾經收到過密信,有人告發淮陽郡王府與景王之亂有關。”

啊!殿中無不驚詫,這……

這,這簡直!

這一句無異於在朝中掀起軒然大波,大理寺如果收到過密信,事關景王之亂,還有淮陽郡王府,大理寺肯定不會藏掖,但朝中怎麽會一絲風聲都沒有。

看方有恒模樣,也像不知曉此事。

方有恒身上都是來自殿中各處的目光,但他確實不知。

魏相也看向天子處,天子沒出聲。

孟行繼續道,“方寺卿恐怕也不知曉此事,因為此事發生在去年二月,那時方寺卿還任大理寺少卿,當時在外公幹,親自操辦此事的,正是前大理寺卿常玉常老大人,而常老大人正是在操辦此事之後的不久……”

孟行微微停頓,而後低聲,“病逝了。”

孟行此話一處,殿中無不愕然。

這讓早前就撲朔迷離的淮陽郡王府一事更多了一層陰影,大理寺剛接到密信告發此事,常老大人操辦完此事就正好病逝,天下哪有這麽巧合的事情?

朝中各個都是人精,孟行的這句話後,眾人都能聯想到禦史台一定要在今日宮宴上提及此事,恐怕是擔心此事有人一手遮天,禦史台的奏請上達不到天子處,所以才一定會在今日生辰宴上執意提起此事。

淮陽郡王府一事分明都已經東窗事發,整個朝中卻都悄無聲息,甚至無人知曉此事,而後不久,淮陽郡王府又因為走水,闔府上下一幹人在一夕之間全都沒了,恐怕是別人滅了口。

先有馮志遠馮老大人不查或漏查再先,後又有常玉老大人病逝,最後是淮陽局王府滅門,這不是蹊蹺,是有人在背後只手遮天!

人人都覺得心中跟著抖了抖,朝中能做這些的有幾人!

殿中氣氛頓時都詭異且安靜起來,禦史台這次的簍子怕是捅大了……

就連早前出頭的宜安郡王和永昌侯此時也都不做聲了,幾大世家各懷心思,卻又默契噤聲,都沒有再參合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