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讀書(第2/2頁)

柳賀常去的那間書肆反應就挺靈敏的——柳賀這一屆府試之後,唐知府順利升官,書肆之中已經有了下一任知府的著書和文章。

不過不管能否買到耿定向的文章,既然施允邀請,柳賀當然也不會拒絕。

“天太熱了,你倆出去怕是要烤焦了。”紀娘子喊住兩人,“井裏冰了西瓜,我切些給你們。”

施允有些不好意思,但拗不住紀娘子熱情,還是留了下來和柳賀一起啃西瓜。

他趁此看了柳賀近日寫的文章。

“果然,讀書兩月,你的文章比府試時又有精進。”

“若是毫無精進,何必苦讀兩月?”

柳賀吃著西瓜,感慨道:“再來些葡萄就好了。”

集市上倒也不是沒有葡萄賣,不過今年天氣太熱,葡萄存放便有些難,價格倒是更貴一些,紀娘子便挑了又大又圓的西瓜買,西瓜解渴又解熱,又不用吐皮,吃起來更方便。

原先住在村裏的時候,紀娘子在吃喝上就向來很舍得,眼下到了城裏,集市上的貨物比西麓鄉多了無數倍,紀娘子給自己花錢總是再三掂量,給柳賀花錢卻很舍得。

所以柳賀讀書更加刻苦,以求早日過了院試這一關。

過了院試就是秀才,若是發揮出色考中了廩生,就有錢糧發放,鎮江府放眼整個大明朝也算是富庶之地,因而廩生的廩膳是可以折算成銀子的。

銀子數量雖不多,吃米倒是綽綽有余。

柳賀家幸虧還有些田,加上考中童生後族中又給了補貼,否則柳賀根本撐不住在府城的開銷。

但不管怎麽說,考試這事都不能太拖,若是熬個十年八年考不上,再富裕的條件恐怕都會被拖垮。

……

“天還是熱啊。”

走在府城的集市裏,柳賀與施允二人已經專找陰涼處了,卻依然覺得腳底板熱得發燙,此刻已是下午,集市上的店家們卻都熱得沒心思招攬客人,只有兩個夥計懶懶地守在門口。

路上行人同樣不多。

“去省城應考的話,你我二人挑同一間客棧住下,這樣方便討論文章。”

“行。”柳賀對施允的提議毫無意見,“此時不由羨慕起省城士子來,免去了勞碌奔波之苦。”

不過鎮江府已是距離應天府最近的府城之一了,坐船過了江即可,若淮安府及徐州的考生,來一趟應天府更不容易。

兩人走了一會就覺得口幹舌燥,到了書肆時,只覺得長衫都被汗浸濕了。

讀書人的斯文真是件麻煩事,如果是在現代,這個季節柳賀就能穿T恤短褲出門,現在要穿長衫便罷了,連頭發也要盤髻,洗頭尤其麻煩。

柳賀深深懷念有空調和吹風機的生活。

書肆裏客人不多,但兩人一問耿定向的文章,店裏的夥計立刻就反應過來:“兩位公子,耿大人的文章眼下是沒有的,要下月才到。”

柳賀與施允雖然做好了心理準備,此刻卻難免有白跑一趟的感覺。

夥計看了兩人反應,道:“不過耿大人與李卓吾等人點評文章的集冊倒是有幾本。”

“速速拿來。”

夥計當即捧了書出來。

有耿定向與李贄互相探討文章時的書信,也有耿定向與其他王學門人的交流心得,書冊數量雖不多,可其中節選的文章作者卻都頗有名聲。

“兩位公子可知,眼下一庵先生正在茅山講學?”夥計又給兩人拋了個新消息,“府城不少士子都前去聆聽了。”

柳賀和施允默默對視一眼。

在一眾士子中,他倆都屬於比較宅的類型,這幾個月只悶頭在家讀書,有什麽名人進了鎮江府他們還真不知曉。

一庵先生名為唐樞,是嘉靖五年的進士,眼下已有六十余歲了,唐樞中進士雖早,卻因上疏請皇帝判李福達有罪而被削職為民,此後唐樞便專注於講學著書、遊歷山川,可謂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典範。

唐樞還有一個身份,他是湛若水的弟子,湛若水是甘泉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幾乎和王守仁齊名。

“可知講學到幾日?”

“應當還有兩日,一庵先生是返鄉途中路過鎮江府,才被金壇縣力邀的,據說金山寺也邀請了一庵先生,但先生並未答應。”

唐樞是浙江人,自鎮江府城返鄉自然更便利些,但他的老師湛若水一貫批判佛教,認為佛教的避世是對現實的逃避,作為弟子,唐樞自然不會在金山寺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