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動心(第2/4頁)

嶽靈修被她所言嚇到,頓時面色緊迫起來,看著二人問:“那……那衙門該如何做?”

汪槐是太醫,他先道:“除了小心處理遺體,還要主意城外有無密集爆發的傷寒病症。”

秦纓順著問:“城外患病之人亦不少,不知太醫院可有應對之策?”

汪槐蹙眉,“在下這幾日守在戒毒院,還未聽說太醫院有何針對計策,只怕要等西北傳來更大的傷亡之數,陛下才會讓太醫院擬定方略。”

秦纓沉吟道:“大周近十年未生大疫,上一次大規模瘟疫,還是豐州之亂時鬧過一場,今歲雪災,早就聽說西北死傷數百人,如今已經過了月余,死傷之數應只多不少,若無預策,開年之後,恐怕要釀成大禍——”

汪槐的表情也愈發嚴峻,“縣主想的極是,當年豐州大疫死傷數萬人,如今雪災未除,若再添瘟疫那可真是雪上加霜,但聽聞陛下為西北賑災發愁,只怕還騰不出手去預防時疫,京城民生富足,衙門又多人手,尚且管不過來城外那些患病的災民呢。”

秦纓沉聲道:“若朝廷騰不出手,倒是可發公文於坊間,令百姓們自己預防。”

汪槐遲疑道:“在下沒有防治瘟疫的經驗,還真不知從何下手。”

說至此,他又道:“不過如今太醫院裏,有幾位太醫當年去過豐州,倒是能問問他們,且據我所知,還有幾位已經榮養的老太醫,也十分擅長此道,當年也是從豐州回來的,可令他們一同擬定醫方,廣發告示,令百姓們警覺,至於城外災民——”

秦纓嘆道:“城外我們已安排施藥,但對病重者,仍是杯水車薪。”

她又看向嶽靈修,“周大人今日在何處?”

嶽靈修道:“是在衙門的。”

聽她有此問,嶽靈修和汪槐都看著她,不知她要做什麽,秦纓深吸口氣道:“城外施粥施藥,皆是坊間醫家與世家自發而為,如今災民漸多,死人不說,還有時疫之隱患,須由府衙與朝廷出面了,我去見周大人,請他以京兆府衙的名義上折子奏請陛下。”

嶽靈修立刻道:“城外越來越亂,大人如今整日心驚膽戰,此前已上過一封奏折,但不敢將災情說得太過嚴重,今日縣主出面,大人想必會再無顧忌。”

汪槐眼瞳晶亮地看著秦纓,“災禍當前,確要官民同心共濟才好,周大人做為京城父母官,他應該最明白輕重。”

秦纓頷首,與二人告別後,直奔京兆衙門。

馬車裏,白鴛道:“縣主要查當年的事,怎又開始賑災起來?”

秦纓沉聲道:“是賑災,也是探查舊事,古人說大災後必有大疫,如今防患於未然,也是不想令豐州時疫再重演一遍,且借此,我才有名正言順查豐州時疫的理由。”

白鴛憂心之余又生感佩,“縣主機敏,總能找到破局的法子,還有仁愛百姓之心,總能為著百姓們著想——”

秦纓搖了搖頭,她此番私心已大過公義,實在當不起這誇贊。

到京兆衙門之時,周顯辰正在衙中處理公文,一聽秦纓來了,親自出來迎接,待進了偏堂,秦纓開門見山道:“我今日來,是為周大人增添煩憂的——”

周顯辰不解,秦纓便將城外亂象與對時疫的隱憂道來。

周顯辰聽完果真苦笑連連,“災民之亂,縣主便是不說,這幾日我也憂心得睡不著覺,您有所不知,這些災民在城外靠著施粥過活,心知只有進了城才能尋個安生之所,但人這樣多,哪能輕易放進來?於是他們變著法子混入城中,若討到生計便罷,討不著,為了活下去,便開始偷搶拐騙,短短半月,城中乞丐多了一倍,失竊的案子也有十多起,更甚者,還有當街搶奪銀錢的……”

他臉皺做一團,“但您說的時疫,我確實還未想到……只是朝廷為了西北賑災焦頭爛額,京兆衙門維護城內城外吏治都不易,只怕不好調派人手一邊賑災一邊預防時疫。”

話雖如此,他卻又不敢輕慢,“但若、若是京城生了疫病,那……”

周顯辰苦澀難當,天子腳下若生瘟疫,那他這京兆尹的項上人頭都難保。

秦纓開口道:“周大人不必想的如此嚴重,此時朝廷內憂外患,正該官民一心,同舟共濟才是,上折子是要令陛下重視災情與時疫,但京城的賑災防疫,並非只交給京兆衙門,城外世家施粥施藥不會停斷,便等於為衙門分擔重壓,官府再出面撥糧米與藥材,再出告示提醒百姓防病防災,而後定好處置死者遺體之法,便可兩全。”

周顯辰聽得松了口氣,“我聞城外施粥施藥,皆是臨川侯府牽頭,如今縣主深謀遠慮,的確周全,那我這便上折子——”

秦纓定聲道:“若周大人不放心,我可與你一同面聖,雖說女子不得幹政,但如今乃是官民共濟之時,我與父親都願為賑災防疫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