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三套鴨——一道由文人創作出來的經典淮揚菜!(第2/4頁)

這就是昨天專門打電話讓老黃來送食材的原因嗎?

想想也是,也就老黃這樣常年跟各種養殖場打交道的人,才能買到公鴨,一般人到菜市場去買,絕對只有母鴨。

因為養殖的鴨子,一般是不會留公鴨的,不下蛋,只會浪費糧食。

但也不是沒公鴨,大概七八十只蛋鴨中,會有一只公鴨,負責給母鴨們進行交配,這只公鴨一般會被養殖場的人吃掉,要想買到,必須得托老黃這樣的關系戶才行。

至於野鴨和鴿子,林旭就不太清楚了。

走進廚房,林旭看到工作台上整齊的擺放著今天要用的鴨子、野鴨和鴿子。

三種食材全都經過了拔毛處理,光溜溜的,而其中的野鴨紅嘴紅蹼,看起來很誘人。

邱耀祖提著野鴨說道:

“選擇家鴨只選公鴨就行,而野鴨,就比較講究了,小旭,你知道野鴨怎麽分等級嗎?”

林旭搖了搖頭,他這會兒就像剛剛接觸烹飪的小白一樣,從沒想過做菜居然可以像寫論文那樣,需要如此嚴謹的理論知識。

邱耀祖說了三個字:

“看顏色!”

野鴨跟家鴨不一樣,野鴨剛從蛋殼裏鉆出來就要找吃的。

小時候吃得膘肥體壯的鴨子,鴨嘴和鴨蹼會變成紅色,這是野鴨中的優等生,橙色次之,更差的還有黃色、黑色等顏色。

野鴨要選擇紅嘴紅蹼的鴨子,這樣的鴨子才膘肥體壯,做進菜裏才足夠美味。

好在現在的野鴨已經人工養殖,紅嘴紅蹼的野鴨比較常見。

最後是鴿子,這也是一道比較講究的食材,講究的不是品種,而是鴿子的年紀。

嫩鴿子味道不濃郁,老鴿子隔著家鴨和野鴨,也不一定能燉爛,所以要選擇三到六個月的中年鴿子。

“老鴿子嫩鴿子好區別,看腳底那塊軟肉就行,老鴿子的相對肥實一些,但中年鴿子不好選,過去都是廚師一個個用手挑選。”

用手挑選?

林旭不是很理解這話的意思。

他好奇的問道:

“養鴿子的人不知道嗎?”

“過去養鴿子的都比較粗放,而鴿子一旦會飛,長得又都一樣,鴿農哪能分得清啊,只能去扭脖子挑選。”

老鴿子生長期長,脾氣也相對大點,扭它脖子,會劇烈掙紮。

嫩鴿子沒見過世面,腦袋怎麽扭都沒事,只有中年鴿子,剛擰脖子時會掙紮一下,然後就聽之任之。

“不過現在不用這樣了,科學養殖的鴿子,腿上都帶著標簽,上面記錄著孵出的時間,只要根據號牌挑選合適的鴿子就行。”

三套鴨這道菜除了三種禽類之外,還需要冬筍、香菇和金華火腿三種配料,現在這三種食材也準備妥當,可以烹制了。

邱耀祖笑著說道:

“理論和選材給你講過了,接下來你就制作吧小旭,順便讓我看看你的基本功。”

林旭的基本功是沒問題的,他二話不說就拿起菜刀,先給這只公鴨脫骨,順便找一下手感,然後再收拾野鴨和鴿子。

跟做八寶葫蘆鴨一樣,整鴨脫骨都是脖子下面開口,先將鴨脖子整個脫出來,接著順頸椎骨把肋骨、脊椎、鴨翅、鴨腿等部位的骨頭全都脫出來。

三種食材都是宰殺放血但卻沒清理內臟的,林旭抓緊時間處理,免得內臟時間長了在肚子裏產生腐壞的氣味。

邱耀祖原本覺得就林旭這年齡,就算天賦高,脫骨的過程也不會太嫻熟。

但等林旭上手才發現,這孩子居然麻利得像個在灶台前打轉半輩子的老師傅。

對鴨子的骨骼格外了解,脫骨的時候,用刀的次數都不多,基本上全靠大拇指把鴨肉推離鴨骨。

這種推的方式,是脫骨的最高形式,鈍脫。

所謂的鈍脫,就是脫骨的時候,讓肉始終接觸鈍的一面,這樣才能有有效避免皮肉被劃傷。

一些不擅長整雞、整鴨脫骨的人,操作的時候會刀不離手。

但真正懂行的,只有去掉關節筋膜時才會用一下刀,更多時候只用雙手,別的什麽工具都不用。

這樣的表現,讓邱耀祖心裏直癢癢。

“老高真是走狗屎運了,居然能撿到一個這麽好的徒弟,早知道當年我也去迎春街買房子安家了。”

他願意指點林旭,本就是見獵心喜,遇到好苗子總會忍不住想要指點一下。

再加上賀家順等人的加入,讓邱家成了釣魚台乃至整個中餐圈子裏都數得著的家族,終於有實現長輩“光宗耀祖”的希望了。

所以高興之余,自然就想教林旭高端點兒的菜品,結個善緣。

以後萬一老高一直不在京城,那咱就慢慢挖墻腳,只要肯努力,這孩子總有喊自己師父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