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模式創新(第2/4頁)

至於為什麽堅持要選擇華虹,是因為華虹的8英寸生產線還掌握在華虹自己手裏,沒有在華虹NEC手裏,華虹正在考慮合作夥伴。

新芯科技當然是很好的合作對象,無論從哪一方面出發,新芯科技背後的周新都是絕佳的合作夥伴。手上掌握著顯現出強大潛力的消費電子公司-Matrix,在矽谷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又有無比龐大的現金流,還和華國高層關系良好。

天然存在著合作基礎。

和首鋼的8英寸生產線還停留在規劃上,只是把前期規劃工作做完了不同,華虹的8英寸生產線都要開始投入使用了。

如果沒有新芯科技的話,華虹的這條8英寸生產線將會劃撥給華虹(阿美利肯)公司。

胡正明希望把這條生產線打造成樣板工程,後續能夠吸引更多的華國資本或者國際資本加入進來。

後續可以一直采取這種合作模式,因此當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說服華虹。

並且要把控制權也就是同股不同權的機制寫進合同裏。

胡正明也好,周新也好,都不希望把控制權這種至關重要的點只是口頭約束那麽簡單。他們允許華虹這麽做,那麽後續是不是新芯科技和其他企業合資搞的芯片生產線也只是口頭約束?

蔣守雷說的華虹NEC的控制權在NEC手裏,中層的管理者幾乎都是霓虹人,這種控制權只是暫時的,到了03年5月華虹就會從NEC手裏收回委托經營權。

胡正明並不知道未來的事情,只是從經驗出發,合同約束才是最保險的手段。

“新芯科技為什麽執著於控制權,很大的原因在於,我們認為在未來的經營策略上,華虹和新芯科技之間可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在合同約束裏,我們會保證每年的營收不低於20億rmb,這些營收我們更希望投入到研發中去。然後我們希望把薪酬待遇向一線員工和研發人員傾斜。

然後會把資金去投資一些我們上下遊的國產供應商,我們不會急著去大額分紅,當然分紅本身是肯定會做的,只是這件事本身不會那麽快。

所以我們不希望未來在這些事情上都要和華虹達成一致之後再做,這會嚴重影響到企業經營的效率。華虹可以監督每一筆款項的去處。

華虹有監督權,新成立的公司可以每年接受華虹的審計,資金往來可以接入銀聯的資金管控系統,在這些領域我們都可以退步,但是同股不同權一定要寫進合同裏。”

胡正明說完之後,蔣守雷從一個半導體從業者的角度出發,是完全願意和新芯科技合作的。

在整個半導體行業不景氣的前提下,除了新芯科技外,沒有哪家企業能夠把保證營收寫進合同條款裏。

雖然有時間期限,但是合同裏關於營收保證的時間期限是五年,一年20億元rmb,並且保證毛利率不低於30%。也就是說新芯科技不能用低價戰略來保證營收。

五年時間已經夠長了,要知道芯片的生產線每年都要設備折舊,花7億美元購買的芯片生產線,大概五到七年時間就會完成設備全部的價值折舊。也就說在公司資產上,這條實際花費7億美元購買的生產線賬面價值會歸零。

把它的成本平攤到之前每年的成本裏去了,如果新芯科技和華虹合資成立的企業,五年把生產線完成折舊的話,那麽後續這條生產線生產出來的芯片,成本就只有人工和材料費了。

芯片代工企業中,成本大頭就是設備折舊。這也是為什麽台積電的利潤率高達百分之六十,而國內其他芯片生產廠商的利潤率最多也就30%。是因為台積電的中低端生產線都已經完成了生產設備的折舊,沒有了設備價值折舊的成本了。

國內其他芯片生產廠商的生產設備大多都在19年開始上線。

而且台積電營收大頭就是來源於中低端的芯片代工,高端芯片代工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甚至到了3nm時代幾乎只有手機廠商還能負擔得起台積電的3nm芯片。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新芯科技的條件都太優越了。

蔣守雷嘆氣:“胡教授,我個人是非常願意和新芯科技合作,我也會盡力去推動這件事。

但是這不是我這個層面能說了算的,這更多是政治上的問題,而不是經濟層面的問題。

經濟層面,說得坦誠一些的話,華國在芯片領域以國家為單位的投入,虧損不在少數。

新芯科技給出的條件已經決定了,華虹的8英寸生產線至少不會虧損,在當前芯片產業的大環境下,能夠不虧損已經非常難得了。

這是一種全新的方式,和民營企業合資成立企業,還是同股不同權的方式,我不確定上面是否會允許華虹成為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