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裝備

接下來就是一些具體的職務任命還有種種章程,應該改動的這些事情也基本就是如此了,倒也不必贅述太多。

而隨著京營和九邊制度改革的確立,剩下便是一些關起門來說的話。

“國師,忠誠伯,還有幾位國公一起留下,其他人可以散了。”

朱棣敲了敲桌子,眾將轟然應命,隨後便是甲葉聲窸窣,各自散去。

偌大個會議廳,除了朱棣只剩下了姜星火、茹瑺、朱能、丘福、姚廣孝、徐景昌等六人。

姜星火其實發現了一個關注點比較特別的事情,那就是五軍都督府在完成了權力交叠以後,高層整體的年齡還是比較輕的,公侯伯們普遍都是三四十歲,上了年齡的老將很少。

幾十號人裏,年齡比較大的基本都能一只手數過來,榮國公姚廣孝(69歲)、淇國公丘福(61歲)、興安伯徐祥(72歲)、應城伯孫巖(65歲),就這四個了。

這件事有意義嗎?當然有意義,意義就在於,不同年齡段的人,對於同一件事情的態度和傾向是完全不同的,一般來說,越老越謹慎、遲緩,也就是俗稱的“江湖越老膽子越小”,而年輕人則相對有沖勁兒,反映到軍人身上,那就是年輕的將軍通常勇猛好鬥、銳意進取,而老將軍則一般是小心謹慎、步步為營。

當軍方高層普遍都是“少壯派”的時候,那麽就會更傾向於建功立業,向外拓展疆土,實行積極的對外政策。

“吱呀~”

會議廳的門被關上了,當光線被攔腰斬斷的時候,一股肅靜的氣氛彌漫開來。

朱棣披著厚重的甲胄,露出了平時穿龍袍時被刻意收斂起來的殺氣和壓迫感。

“關起門來說幾句體己話。”

朱棣把後背從椅背上挪開,一只手肘彎曲,撐著膝蓋,目光掃過眾人。

“這南邊,朕是待夠了。”

“趁著現在有時間,就要整軍做編制和準備,今年開春,路上的雪化了,泥濘幹涸了,大軍北上。”

“走到河南,直接從潼關西進關中。”

朱棣恨聲說道:“秦王、晉王,這兩個小王八蛋,當年建文削藩的屠刀都落到腦袋上了,不思反抗,反而聯起手來幫襯建文,今年朕就要收拾掉他倆。”

眾人聽了都不做聲。

削藩,既是秦晉兩藩兩代人與朱棣的新仇舊怨,更是整個北部邊防體系的必然需要,這個沒什麽好說的,但皇家的事情外人少攙合就是了。

“到時候讓盛庸和平安帶兵從北面下晉地,徐輝祖在東邊從井陘道入晉地,一次性都解決掉。”

“至於草原的事情,北元剛剛解體,瓦剌部在西,韃靼部在東,瓦剌部沒那麽跳,加之鞭長莫及,暫時可以放過他們,但韃靼部,朕是一定要打的,不僅是打給瓦剌部看,更是打給兀良哈部看。”

兀良哈部,也就是朵顏三衛,也被稱為兀良哈三衛,屬成吉思汗幼弟鐵木哥斡赤斤一系,元末時由遼王阿劄失裏統領,遊牧於大興安嶺以南地區,而在洪武朝中後期發生的兩件事,讓兀良哈部開始傾向於大明,第一件事是洪武二十年北元太尉納哈出率眾降明,第二件事是洪武二十一年藍玉在捕魚兒海的大勝……捕魚兒海之戰,讓北元元氣盡失,而這次戰役北元的失敗也使大興安嶺以東的蒙古諸部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他們只能選擇歸附大明,於是在洪武二十一年遼王阿劄失裏在感受到巨大的生存壓力之後,在十一月遣使向老朱稱臣請降。

老朱接受了阿劄失裏的請降,並在洪武二十二年的五月將其部眾一分為三,在山陽地區分別設置了朵顏、泰寧和福余三衛,設置的這三個隸屬大寧都司的羈縻衛裏,朵顏衛在屈裂兒河(指洮兒河南支流歸勒裏河)上遊和朵顏山一帶;泰寧衛在塔兒河(今洮兒河)流域,即元代泰寧路;福余衛在嫩江和福余河(今烏裕爾河)流域。

但兀良哈一貫是有左右橫跳的傳統的,當阿劄失裏意識到大明無意在遼東繼續北征,發動類似於捕魚兒海那樣的戰役後,很快在洪武二十三年就又背叛了明朝。

為此,洪武二十四年,老朱命令燕王朱棣和潁國公傅友德統領大軍出塞清剿三衛,那是朱棣第一次跟朵顏三衛打交道。

嗯,物理意義上的打成一片。

但因為統治成本的原因,大明只在遼河平原的沈陽等地區保持著有效統治,因為缺乏人口進行移民,所以除了遼河平原以外,整個東北的深山老林還有靠近蒙古的草原,都被女真人和蒙古人占據著。

老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沒法在這些地方進行實際控制,所以也無意於徹底剿平朵顏三衛,而是沿著遼河建立緩沖區,將三衛遠遠隔離在大寧、河東以北,並嚴防他們向大明的實際控制區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