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裝備(第3/8頁)

而高麗王國和現在的朝鮮王國在領土、法理上是一脈相承的,十二年前李成桂廢掉高麗末代國王,建立了李氏朝鮮。

但是正如之前所說,李氏朝鮮一點都不老實,仗著以前作為元朝征東行省留下的豐厚軍備家底,一邊對大明表面上臣服,一邊一直在暗地裏搞小動作。

李芳遠囚殺父兄上位後,也是這副德行,仗著跟朱棣有舊交情,始終想要以恭順小國的姿態拿捏大明。

至於其人同樣是篡位得國,是不是自比朱棣,還是看不起朱棣,那就不得而知了,總之表面上還是非常謙恭的,每次派來的使臣都對大明畢恭畢敬,而且經常念叨我家王上跟大明大皇帝陛下以前巴拉巴拉……

所以,簡而言之,在大明的君臣們看來,目前剿滅女真這個事吧,真不是能力問題。

大明想要剿滅女真,把這個部族從世界上抹去,是可以輕而易舉地辦到的。

問題就在於,現在大明的遼東,加起來也就二十幾萬人,其中一大半是軍戶,把女真人都給弄絕種了,直接打回原始部落時代,沒問題,那女真人在長白山等地的棲息地,難道要白白讓給朝鮮人不成?

朝鮮現在有六百萬人口,大明有六千萬人口,從人口總數上看,大明當然是比朝鮮多得多的,但問題是人口這東西你得結合國土面積啊!大明這麽大的地方,六千萬人口屬於整體性的人少地多(部分區域人多地少,如江南、江西),而朝鮮半島雖然北部也都是山地,可六百萬人口,對於這個時代的朝鮮來說,還是有些擁擠了。

正是因為這種人口壓力,朝鮮才會有對外拓荒的內生性動力,如果自己家的地都種不完,朝鮮肯定不會選擇頂著大明的注視在邊境搞這些小動作。

朱棣忽然一拍桌子:“想這些作甚?到時候驅兵東進,再讓遼東都司北上,脅迫朵顏三衛和李芳遠一起出兵,本來還打算徐徐圖之……徐徐個球?直接都滅了,先滅女真,然後隔著鴨綠江駐兵,不需要百姓,先把界河站穩,補給從海上運,朝鮮人不服就直接推平了朝鮮換個國王,或是幹脆並入大明,不就都解決了?”

之前顧成做的計劃是先對付女真實力最強的斡朵裏部,後威懾朝鮮,再對付胡裏改部、托溫部,但如果明軍主力真的回到北方,是先後順序來還是一鍋端,確實沒什麽區別。

將心比心的話,姜星火也很清楚,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現在肯定不把女真視作威脅,甚至女真就是大明養的一條看家護院的狗,住在狗窩裏就是為了在邊境防止朝鮮人的拓邊滲透,如果把女真人都弄死了,那麽大明就得自己駐軍了。

當地沒有百姓,耕地條件也差,軍屯自給自足都費勁。

光是算經濟賬,那就是血虧。

但姜星火覺得這不單單是經濟賬的事情。

“給朝鮮換個國王當然容易,但想要把朝鮮一口氣吃下去,現在的大明恐怕還做不到。”

姚廣孝這時候忽然說道。

朱棣順坡下驢地說道:“那就駐軍?國師怎麽看,駐軍靡費甚多,這錢可是無底洞,一年一年都要扔進去的。”

為什麽歷代中原王朝都很少會去選擇吞並朝鮮半島,重要的問題就在於統治成本太高,同化時間也太長,高麗王朝享國近五百年,上下早就自成一體了,蒙古人倒是吞並了,但同樣無法形成有效統治,還是搞的流官羈縻那一套,武力強大的時候還能壓服,沒了強橫的武力,馬上就會被當地人趕走,而治理地方的,那是那些當地的地方豪強和世家。

姜星火前世的清朝也是,後金政權建立以後,打朝鮮就跟捏小雞仔一樣,可一樣沒選擇吞並,這裏面的道理都是相同的。

當然了,一切的一切,其實都可以歸咎於是否利益足夠誘人。

說白了就是打朝鮮,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

而打日本就不一樣了,打日本的話,那金山銀山可是實打實的財富,而且能挖上百年,這就屬於“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不打才叫對不起鐘山裏埋著的老朱。

但跨海征日,其實從理論上來講,並不需要一定要打朝鮮。

只需要有濟州島、對馬島等幾個跳板就夠了。

畢竟從長江運兵啟航的話,這點距離,順風順水沒幾天就到了。

如果是走朝鮮陸路,反而要好幾個月。

從時間上看,完全沒必要。

打日本的時候,只需要脅迫朝鮮人出物資和人力就夠了。

給朝鮮人換個國王很容易,但吞並朝鮮,是個需要長時間的人力物力精力投入的事情,至少現在的大明應該是做不到的。

所以這件事,大家一直都是嘴上說的兇,心裏賬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