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伽羅 上(第3/8頁)

宇文護愕然道:“叔父身為當朝至尊,為何要對獨孤信一再避讓?”

宇文泰環視自己年幼的諸子,硬生生又忍下了一聲嘆息。

薩保哪裏懂得自己的無奈?自己今天的一切,都是從獨孤信手裏拿走的,自己今天的功名地位,泰半也是獨孤信半生流離經營來的,宇文泰欠獨孤信的實在太多,沉重到他已經無法負荷……

獨孤信跪在母親的畫像前,淚眼中望出去,母親費連夫人似乎從畫像中復活了,正慈愛地對自己微笑著道:“如願,過來,讓娘好好看看,我的如願還是那麽英俊、那麽帥氣英朗、那麽驍勇善戰,果然不愧是世襲武川鎮領民酋長家的世子,未曾辱沒你爺爺、你爹爹在北州的百年英名。”

自己在洛陽城外,匹馬單槍倉促追趕孝武帝元修的時候,沒想到跟隨元修遠走長安,一去就是十四年,妻兒老母都遺落在了東魏,無人奉養。

幸得高歡還肯念當年同是六鎮好友的舊情,沒像對付賀拔勝那樣,將獨孤家滅門,只幽囚了他尚在繈褓中的兒子獨孤羅,可費連夫人身為叛將之母,被逐居山中,俸祿全無,家徒四壁,實不知七旬老母是如何熬過這段貧寒窘迫歲月的……

獨孤信越想越是覺得自己不孝,為了忠君,為了功名,竟然十幾年來未奉養自己的老母,連累她孤苦病弱而死,到死都沒再見到自己日夜惦念的兒子一面。

十四年來的冬天,每當自己擁爐賞雪、踏馬灞河之際,老母卻在北邙山冰冷的山居裏凍餓交加、奄奄一息,當自己與諸兄弟在正陽宮放歌縱酒、盡情歡樂之時,老母卻扶著拐杖,癡癡眺望冰封雪鎖的山道,無望地等候兒子歸來。

而自己不是沒有機會重回老母膝下,十一年前,梁帝蕭衍本打算遣送他回洛陽,是獨孤信自己為了忠君,堅決拒絕了回洛陽孝親的機會。而他回到長安城才發現,自己舍命追隨的孝武帝元修,已被宇文泰毒殺。

望著手裏那個東魏來客帶來的小小錦囊,錦囊裏仍留著獨孤信當年的胎發和乳齒,多少個不眠的深夜,母親就撫摸著兒子的這些舊物,淒涼地等候天亮……

獨孤信忍不住伏地放聲大哭,以頭撞柱道:“娘,兒子不孝,不能侍奉娘、給娘養老送終,還害得娘成為叛將家屬,在洛陽城裏擡不起頭來,死都閉不上眼睛!娘,你等如願一步,如願跟著你到地下,再去侍奉娘親!”

柱國大將軍、雍州刺史趙貴站在獨孤信身後,聽了獨孤信的話,亦覺慘然,不禁眼中含淚,與眾人一起按住了痛不欲生的獨孤信。

遙想當年,諸兄弟起自偏僻的武川鎮、懷朔鎮時,天下動蕩,到處兵連禍結,高歡、宇文泰、賀拔嶽、獨孤信等人正在年少,自恃武勇才幹,跟著葛榮、爾朱榮揮兵入中原,一個個勢欲吞虎、志在封侯。

二十多年過去了,他們果然一個個名震關中、河洛,出將入相,帶甲一方,宇文泰與高歡更是分別成了西魏與東魏的大執政,可平心而論,誰也沒有獨孤信犧牲得多,誰也比不上獨孤信的忠勇信義,誰也及不得獨孤信的開疆拓土之功。

而這樣的獨孤信,不但沒能當上一方諸侯,二十年來,還總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讓自己的生身母親也跟著擔驚受怕,最終貧寒交迫、含恨而終。

善良,仿佛是這位情義英雄的一條軟肋,讓他更容易受到利用和傷害。

趙貴不願做另一個獨孤信。

這些年來,獨孤信在葛榮、爾朱榮帳下立功不少,更為宇文泰立下了汗馬功勞。

當年獨孤信與宇文泰同為賀拔勝的部將,而獨孤信的位分較高。

賀拔嶽被害後,本來朝廷指令獨孤信去收編賀拔嶽舊部,已在軍中的宇文泰卻提前一步下手收編,還哄騙獨孤信,打發他前去洛陽稟報軍情,自己則帶了賀拔嶽手下連夜馳往關中,與高歡從此正面為敵。

獨孤信入關中之前,宇文泰所據的地盤,不過長安城一座空城,獨孤信入關隴後,十年間身不離鞍,為宇文泰打下了荊州、秦州、隴西的數十州縣,宇文泰才有了今天。

獨孤信的一生,都是在為宇文泰做嫁衣。

門外一陣騷動,身穿官服的中山公宇文護被一群人簇擁著走了進來,他的身後,還帶了個手持禦旨錦盒的小黃門官。

當著眾人,黃門官展開聖旨,高聲宣讀:

“詔下,柱國大將軍、太子太保、大司馬、河內郡公、秦州刺史獨孤信,體國公忠,武略過人,情義始終,風宇高曠。威申南服,化洽西州。信著遐方,光照鄰國。大司馬盡忠國事,不能全孝,移孝作忠,感於朕懷。追贈父獨孤庫者為司空公,追封母費連氏為常山郡君。大司馬平生戰功累累,為國首勛。以攻克下溠之功,贈次子獨孤善為魏寧縣公;以孤守洛陽之功,贈三子獨孤穆為文侯縣侯;以蕩平岷州之功,贈四子獨孤藏為義寧縣侯;各食邑一千戶。以平定涼州之功,贈五子獨孤順封項城縣伯;以遠襲荊州之功,贈六子獨孤陀為建忠縣伯,食邑各五百戶。平生百戰,不能盡賞,聊盡寸意,願諸卿效大司馬之忠勇,戮力王事,蕩平宇內,興邦安民。欽此!”